第46頁(第1/2 頁)
接著,俾斯麥開展有效的外交活動,使法在未來的普法戰爭中孤立無援。 英法關係在 60 年代後半期已十分冷淡,法國正在加緊開鑿蘇伊士運河的 舉動,使英國大為敏感和不安。認為這是對英國印度洋勢力的威脅。因此, 俾斯麥斷定:任何削弱法蘭西的衝突都不會引來英國人的干涉。相反,普魯 士的增強倒是抑制強大的法國的一種有用的力量,用歐洲大國之間的自行調
節歐陸均衡比它英國親自出馬乾涉要有利得多。而且,有跡象表明,在法普 衝突中,英可能作出有利於普的行動。如在 1866 年 8 月法提出要善承認它兼 並比利時後,英國政府便令英駐巴黎大使向拿破崙三世面詢。當法皇向倫敦 發出照會宣告並無此事時,英使又將照會向普駐巴黎大使透露,實際上是暗 示英在普法關係中的立場。所有這些表明,普魯士對法開戰,不會引來英國 方面的幹預。這是俾斯麥最為放心的。
奧地利才從戰爭中脫出,正忙於穩固剛建立的奧匈二元帝國,要插手於 歐洲事務非它力所能及。而且俾斯麥的寬宏大量,對兩國密切合作留下了很 大的餘地。加上俄奧關係的牽制,奧地利不會輕舉妄動。事情正是這樣的,
1868 年 8 月,奧皇與法皇會晤於薩爾茨堡,所獲結果是禮節性的交換,並無 達成任何不利於普魯士的書面協議。此後,1868 年,1870 年,雙方也繼續接 觸,但一談到反普魯士的實質性問題時分歧更大了。因此,俾斯麥並沒有把 奧放入他的外交視線之內。
俄國的態度,事關緊要。沙皇宮廷對普魯士的軍事勝利和日益強大甚為 焦慮。德意志聯邦的瓦解,一大批德意志小君主國的消滅和普魯士領土的不 斷擴大,都深深地刺激了沙俄當局。特別是哥爾察可夫正注視著普魯士的外 交成就,他為俄國的軍事改革遲緩而鄰國軍事實力不斷增強而憂慮著。薩多 瓦戰役剛結束不久,俄便急不可耐地串聯英、法抗議俾斯麥正在策劃中的廢 除德意志聯邦和兼併北德各邦的行為,並動議舉行國際會議加於干涉。此舉 雖未得逞,但卻嚇壞了俾斯麥。法俄一旦實現聯盟,普魯士再強大也無法對 付左右夾擊的局面,德意志的統一大業非但不能完成,還會重新陷入 30 年代 戰爭後任憑列強宰割的田地。於是俾斯麥便利用英法反映冷淡,奧法接近的 機會乘虛而入,示好和拉攏俄國,擴大法俄距離。他選擇了一個突破點,準 備以巴爾幹為誘餌引俄法脫鉤。在俾斯麥看來,如能促使沙皇把注意力集中 於&ldo;東方問題&rdo;,必引起法英奧的反感,他就可以利用這筆&ldo;現實的政治財 富&rdo;順順噹噹地在中歐完成他鐵血政策的最後一個步驟。為此,俾斯麥派遣 以曼陀菲爾為首的特別使團前往彼得堡。他指令曼陀菲爾:對俄國要求廢除 巴黎和約禁止其在黑海保有艦隊的那些條款,&ldo;要給他一個友好的答覆&rdo;, 要向俄國明確保證,&ldo;普魯士將不會給他設定任何困難&rdo;,甚至可以進而表 示:如果俄國&ldo;得到自己家門的鑰匙1,那德國是會高興的。&rdo;俾斯麥搖動這 串叮?作響的黑海門戶鑰匙,確是打動了沙皇的心。俄普的&ldo;傳統友誼&ldo;因 此發揚光大。1868 年春,雙方簽訂一項秘密規定:沙皇派軍駐紮奧匈邊界, 以在普法開戰時牽制維也納;普魯士在俄國受到奧地利威脅時增強萊茵蘭的 兵力。但俾斯麥堅持雙方維持如 1868 年波蘭問題時的&ldo;露水夫妻&rdo;關係,不 簽訂書面協定,他只想得到俄國在普法戰爭中的中立保證,並不想承擔任何 正式結盟的義務,而且他更不願意將一個與俄國粘得很緊的真憑實據捏在沙 皇手裡,喪失外交活動的主動權。
還有南德四邦,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