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頁(第1/2 頁)
九爺看到了小叔轉過去的影片和照片,看墓制形式像是晉朝帝陵,但是漢金怪獸的擺放大惑不解。
漢金怪獸為漢代的文物,現在僅有一件是1957年出土於陝西省神木縣納林高兔村匈奴墓。高115厘米,長11厘米。現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
原以為僅此一件,沒想到邙山還有同樣的一件,如果不是複製品,那麼晉代帝陵為什麼會擺放這麼一件東西,有什麼寓意?
我和雨鶯到陝西收貨時,曾經專程去過陝西歷史博物館,親眼看到了這個漢金怪獸,純金質,捶揲成型。立體圓雕,腹下開口,體內中空,表殼較薄。匈奴金銀飾件以其獨特的動物紋飾著稱於世。在眾多的動物飾件中,以這件金怪獸的造型最為獨特,它顯示了創造者豐富的想像力,同時也給後世留下了難解之謎,至今人們仍未辨清其究竟是一種什麼動物。有些學者推測,應該是傳說中的怪獸形象。
第六十七章 古剎鐘聲1
九爺拍板決定,再次進邙山。
這次的成員依然是九爺、顧雄、黑子、我、孫雨鶯、老邊和慧根,另外,泰寧寺精心挑選了5名功夫上乘的武僧。給養和物資由慧根負責,這次物資出奇的多,也是給二組留了一些物資,由慧根和武僧肩抗手拎。我們統一都穿上了特製的登山服,登山鞋,這種服裝主要是應對特殊的地理環境,防水、防滑,防備蛇咬蚊叮,裡面都有緊急救生包。
這次進山的山洞,經過九爺和小叔推演,邙山內外膽轉動契合一致的活洞是在邙山東南方向。據說這裡應該是離我們看到的海市蜃樓最近的地方。
這個洞在邙山的半山腰,王麻子本打算用直升機送我們,但是九爺堅持要步行上山,好在山路雖然崎嶇,但是並不高,我們早上七點開始爬山,九點已經到達洞口,正是巳時,相書雲:此時屬相為蛇,臨近中午的時候,所以也稱為隅中。據說蛇在這時候隱蔽在草叢中。
山洞洞口並不小,洞口有些放著有些石頭,看樣是砍柴的、採藥的人常在這裡歇腳、避雨,洞的上方不知道那個大家子龍飛鳳舞的寫上了龍門山色四個遒勁的大字。
再往裡走,地下面鋪著涼蓆,還有一個破罐,放在三塊石頭上,下面是一堆灰燼,看樣是有人在此埋鍋做飯,洞壁上寫著:「請諸君到此止步,前方有大蟲,且有鬼怪鐘聲,凡顧忌性命者,萬萬不可深入。凡不聽勸告者,自擔責也。勿謂言之不預。」
九爺走在前面,目不斜視,倒是老邊看了兩眼,說:「這不知是那個土夫子倒鬥折損了人馬,才有這番感慨。」
老邊人馬雖然瘦小,但是臨戰經驗豐富,這人前世不是鑽山甲也是泥鰍,鑽山進洞是他的特長,雖然是王麻子的人,但是九爺顧惜人才,最後還是把他選上了,既然僱傭,自然會有一筆不菲的佣金。老邊仍然惦記著梓宮和萬寶殿那些傳說中的稀世珍品,即便是徵召,他也盼不得前來,也許能看到他這一輩子都見不到的寶貝。
山洞都是旱洞,壁上是岩石,非常乾燥,而且九曲十八彎,我們走了約5裡多地,突然一個轉彎到了洞的盡頭—依然是一個洞口,不過前邊已沒有道路,打著盔燈往下一看,下面竟是一個深坑,我們的洞口在一塊峭壁上。
站在坑口往下看,四面一削千丈的絕壁直插地下,深不見底,令人目眩。燈光照射處,全是黑漆漆的一片。
九爺往下看了一眼,對老邊說,「邊博士,準備溜索,下面是一個天坑。」
老邊從行囊裡取出纜繩,一邊往下放,這個纜繩頭裝了一個特殊裝置,一旦輕微撞擊地面,就會聲光報警。我們數著尺碼。一直到599米時,我們才看到下面閃起了紅色的亮光和吱吱的報警聲。
孫雨鶯伸長了舌頭,「哇塞,世界上規模最大最深的天坑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