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頁(第2/2 頁)
粉碎了日偽軍各五百餘人的&ldo;掃蕩&rdo;後,為防止敵人報復,暫時北撤到郭村休整。郭村位於泰州西北十五公里,原是李明揚、李長江的防區。李明揚同意將郭村借給新四軍暫時駐紮,為期一個月。因為挺進縱隊立足未穩,勢孤力單,時時面臨被日偽軍和韓德勤頑軍包圍夾擊的危險,所以挺進縱隊沒有再撤出郭村。同時,為了生存,挺縱又設卡收稅徵糧,招收新兵,宣傳抗日。李明揚、李長江認為挺進縱隊是劉備借荊州,便多次派人交涉,要求挺進縱隊撤離郭村。韓德勤原來與李明揚、他李長江有矛盾,見有機可乘,便許諾與李明揚、李長江捐棄前嫌,共同行動,用武力解決處於弱勢的新四軍挺進縱隊,李明揚、李長江二人態度頓時變得動搖不定,葉飛部在郭村處境十分險惡。
面對國民黨蔣介石部署的、由顧祝同、冷欣、韓德勤、李品仙從南、北、西三個方面向新四軍步步進逼的陣勢,由於項英的堅持,新四軍皖南、蘇南部隊已無法集中;江北幾支部隊協力發展華中的步伐因種種原由進展不夠順利。要在大江南北同時對付頑固派的進攻是不可能的,與其蘇北、蘇南兩方受損就不如到過江到蘇北地區去。陳毅當機立斷,部署江南指揮部移往蘇北。
蘇北地區有兩千多萬人口,盛產糧、棉、鹽等戰略物資。是控制日寇沿江進出的重要側翼;又是連線新四軍同八路軍的重要紐帶。蘇北抗日局面一旦開啟,向南可以與我江南抗日根據地相呼應,扼制長江下游,直接威脅設在南京的日本侵略軍總部和汪精衛偽政府;向北、向西發展,可以與山東、淮南、淮北抗日根據地連線,分別直通華北、中原。控制蘇北,對於我發展和積蓄抗戰力量,更沉重地打擊日寇,以及制止國民黨頑固派投降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