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第2/3 頁)
王爺了。明子對祭灶的瞭解全部來自於小說和網路。跟這麼設身處地的身處其中,完成是兩回事兒。
晚飯不再有餃子吃了。不過有肉,呵呵。爺爺也開始吃上魚了。因為魚要單做,爺爺的飯就跟大傢伙兒不在一起吃了。大姐是先把爺爺的魚燉好了才做其他人的菜的。所以,這一頓,爺爺是先吃的。不然魚就涼了,不好吃了。不過,就是第一頓是這樣,為了省柴禾,不可能頓頓分兩次做,爺爺的魚也是一次頓了不少,以後,都是跟燴菜一樣,就是直接在鍋裡熱一下。
過年了,待遇果然不一樣了。
作者有話要說: 其實臘月習俗還有個臘八,吃臘八粥,我嫌太磨嘰了,沒寫……
因為高官屯還真不是吃臘八粥,而是吃大黃米的黏米飯,拌上豬大油和醬……
要寫又是不少字,我懶癌發作……
就是現在寫這些習俗,也是沒辦法,剛穿過來第一年,不寫詳細點兒,沒有畫面感,還要用這些事兒帶出來一些關家的背景。要是不寫,以後一點點加,看著亂得很。所以,前面難免磨嘰點兒……
而且把這些習俗都放到以後v章裡,總覺得不太好,所以,大家忍一忍吧……
過完了年,以後這些習俗的描寫就少了……
第15章 過年啦
晚飯之後,就要開始準備祭灶的事兒了。明子爹劈了一堆的木頭,在院子裡堆成一堆。
天黑透了,按爺爺的說法兒,星星出全了之後,點上火堆,在火堆邊兒上擺上桌子,放上幾個早就準備好的饅頭和香爐碗兒,還有三個小杯子,倒上酒,酒也點火著了。然後把牆上的灶王爺畫像、對聯跟白天紮好的馬一起燒了。這就是灶王爺上天了。一邊兒燒的時候,還要念叨著,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之類的吉祥話兒,還有對來年的美好祝願。同時,還要放一掛鞭炮。
之後,爺爺帶著明子爹和兩個哥哥,一起在供桌前磕頭。也是念念有詞的。
特別的有儀式感。
家家都是要祭灶的,從天黑下來開始,陸陸續續的就有鞭炮聲傳出來。從鞭炮聲的多少,也能聽出來日子過得怎麼樣了。只響了一兩聲的,這是買不起成掛的鞭,拿單個兒的充數兒。也有聲音小一點,百十響的。還有聲音大一點兒的,檔次又高了一個臺階。一般聽著幾百響,聲音也傳得遠的,那肯定就是生產隊裡放的了。個人家,是沒人會捨得花那個錢的。
關家放的是一塊錢一掛的不高不低,中檔的鞭。是高官屯裡的普遍選擇,當然,在外面的人看來,已經是很奢侈的了。
小文哥特別的興奮,他對鞭炮有一種近乎狂熱的喜歡。連大哥都沒法保持冷靜。
明子無法理解男孩子對於鞭炮的這種熱情。她更喜歡這種特別有儀式感的氛圍。這才是中國人該過的年嘛!
二十四,做面燈。明子完全不知道是在幹什麼。只是懵懂的看著,爺爺帶著大哥一起用粗麵捏成個小酒杯一樣的東西,在裡面放上爺爺用麻子碾出來的麻子油,再放上一小節細麻繩,就完成了。之後放到外面去讓它凍上。
明子化身人型十萬個為什麼,每天都在好奇中。爺爺說,這是做面燈。他們做出來的東西,就是燈。除夕的時候,要在房前屋後點這些小面燈的。還有正月十五也要點的。不過那個不著急做。
二十五,做豆腐。能吃得起豆腐的人家不多,大隊裡都沒有豆腐坊,要買豆腐,得去興隆鎮裡。明子爹去鎮裡買了十塊豆府回來。下了大雪之後,腳踏車已經騎不了了。出門都是靠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