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調整(加更)(第2/5 頁)
節後收割的600畝大豆,根部也一併被收割回來,平均每棵大豆會結12~15個根塊,每一個根塊都可以單獨發育成為新的大豆。
因此這些根塊足夠種植7600畝。
隨著捨棄這7600畝水稻,加上一部分靠海的埃及塘蝨養殖場使用鹹水丶鰻魚養殖場改用海水,剩下的22萬畝水稻田,用水一下子獲得緩解,連蓮藕田的用水也獲得了很大程度的緩解。
江淼將事情交給公司的管理層之後,就回到了本部。
還沒有消停幾天。
四月底,又有人登門拜訪了。
紅草鎮北部的大片大豆田上。
十幾個研究員非常好奇和驚訝地看著眼前的大豆。
「教授,這品種不錯呀!」一個華南生態公園大學的農學博士生仔細打量著這些大豆。
一旁的汕美農科院負責人蕭碣石則與有榮焉地介紹起來:「王教授,這是我們汕美本地傑出企業家,江淼教授團隊培育的新品種大豆,這一片種植品種叫仙豆1號。」
「江淼教授?」那個博士生突然想起來:「是海陸豐公司的創始人吧?」
蕭碣石臉上帶著自豪的神色:「是的,江教授團隊去年就在本地推廣種植新品種大豆,這些都是今年二月底種植的。」
一旁默不作聲蹲在田隴旁的王教授自然知道江淼的大名。
王教授的名字是王英祥,目前是是華南生態公園大學的二級教授丶傑青,同時還擔任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實驗室研究員,2022年至今在華南生態公園大學的生命科學學院任教授丶院長。
江淼雖然是獅子山農業大學畢業的,但他並沒有拒絕其他農業大學的畢業生加盟。
目前海陸豐公司已經累計在華南生態公園大學招聘了近七十名應屆畢業生。
本來這一次王教授團隊只是來粵東考察,順便和當地農科院合作,收集一些野生的大豆種子。
王教授的研究領域也是和大豆有關,分別是:
植物生殖發育的遺傳和表觀遺傳調控機制領域,主要以擬南芥和大豆為材料,研究減數分裂重組的分子機制及在育種中的應用探索。
另一個研究方向,則是大豆適應熱帶亞熱帶的分子遺傳基礎和新種質創制,致力於探索大豆適應熱帶亞熱帶環境的遺傳基礎,透過基因編輯等技術創制新的大豆種質資源。
前天他們在鵝城農科院考察完畢,便開車來到了汕美農科院拜訪。
汕美農科院負責人蕭碣石一聽到王教授團隊的來意,便想起了海陸豐公司在紅草鎮等地推廣種植的新品種大豆,他便親自帶王教授團隊過來這邊考察。
仔細大豆葉片背面結構的王教授,眉頭緊皺著,然後他抬起頭來問道:「蕭院,這個品種的詳細情況你們知道嗎?」
「知道一些,畢竟海陸豐公司已經申請了各項專利,甚至連基因專利都申請了,在目前實驗種植階段,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去年就批准了實驗性種植,我們單位也是協助機構之一。」蕭碣石笑著解釋起來。
王教授一邊拿出一瓶礦泉水,一邊問道:「方便告訴我們一些具體情況嗎?」
「沒問題。」
而王教授已經將水倒在大豆葉子上,他聚精會神觀察著。
一旁的蕭碣石則開口向眾人簡明扼要地介紹了一下仙豆系列的情況,當然他知道內容,其實是初版的內容,關於仙豆系列的根系新特性,那是後期種植過程中發現的,目前還沒有申報給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
聽完蕭碣石的描述,王教授死死地盯著那幾片葉子,上面的水珠不一會就被吸收了。
「竟然這麼快?」另一個研究員瞪大眼睛。
王教授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