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部分(第4/4 頁)
完成了,雖然比較粗糙,但總算有了個遮風擋雨的地方。傣族人聰明智慧的結晶果然不同凡響,站在地板上一點也感覺不到熱帶雨林的潮溼,令他們一陣的嘖嘖稱奇。這個傣式木樓讓他們學去是肯定的了,估計佈滿瑪雅大地也只是時間問題。
送走了閒雜人等,我們開始了造紙的關鍵技術——舂搗,也就是把纖維打斷搗碎。這完全是體力活,在我與大叔車輪般擊打下,溼潤的碎麻慢慢變成糊面狀。估摸著也差不多了,就用水稀釋著在巨木捅中調製紙漿,至於比例只能憑著水的能見度自己摸索了。我小心地邊加紙糊,邊用水勺細細攪拌著,還放入了一些澱粉糊作為懸浮劑,書上說這樣能使短纖維分散得更加均勻,溼紙也更容易揭分。
調製好的紙漿如一桶淡黃色的濁水,在直射的太陽光下可以看到無數細微的懸浮物。我把定做來的面篩緩緩斜插入紙漿,大叔就奇怪地盯著,想知道究竟能撈出什麼來。成敗在此一舉!我一臉冷峻,沉穩一撈,面篩浮出水面,上面赫然就是一片雪白勝雪,在陽下散發著絢麗的光芒。大叔兩顆眼珠子奪眶而出,怎麼也料想不到會有這樣的結果。
半空懸著的心石以彗星撞地球之勢落到地上,一時熱血沸騰,不由仰天長笑起來,毒辣的陽光在眼中頓時化為滿天的希望之光,若藍的身影彷佛觸手可及。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紙張,可以按需要定製規格生產,可以用於列印、拓印、油印等等,還可以裝訂成冊方便攜帶,那些大大小小、既厚又重的樹皮紙根本比都沒法比,肯定會給我帶來滾滾的財富!
我讓紙張在太陽下暴曬,準備檢驗成紙的質量。熱帶的陽光果然毒辣,還沒十分鐘就完全乾透了,但紙面凹凸不平、厚薄不一、毛糙較多,取在手裡一陣揉搓折拉,仔細研究。看來除了柔性還勉強,韌性還大大不夠,與我們正常使用的紙張還有很大差距,但無論怎樣對美洲大陸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分析紙張不甚理想的原因有,看來首先是舂搗還不夠,沒有把纖維粉碎得更細密,導致毛糙較多;其次是紙液中澱粉量還可以適當增加以改善紙張的韌性,或者需要找到更適合作懸浮劑的粘液;再是撈紙工藝需要加強,這面篩從什麼地方以什麼角度插入水,以多少深度往上撈,撈紙的速度、力度都有講究,具體需要在不斷實踐中摸索、總結;最後是曬紙還得學古人溫火培幹或是晾乾,這樣暴曬肯定導致凹凸不平。
這一桶紙液大局已定,希望在於下一桶了。我們連撈了500多張才撈完紙液,都重疊著放在平直的木板上了,在上面又覆蓋了一塊平直的木板,然後均勻壓上大石塊。我滿心喜悅地看著水從紙胚中不斷滲出、流落,在壓出大部分水分的同時也肯定加大了纖維的密度,從而減少厚度、加強韌性,並且對紙面的光滑易寫很有益處。
幹完活兒天色已晚,大嬸帶著小傢伙們拎著食物來了,我就邀請留宿這裡,他們很快就痛快答應了。看他們忙碌著生火做飯,我就背上弓箭鑽進了叢林,很快就揹著一串山雞出來了,做的自然是拿手的叫化雞。隨著夕陽一寸寸西斜,地下撲鼻的香味就飄了出來,阿蛋與嘟嘟貪婪地大口吸著,就是大叔大嬸也只道“好香”。
一頓叫化雞晚餐吃得他們讚不絕口,大嬸乾脆向我討教具體的做法,看來還沒申請註冊的叫化雞技術保偷走無商量了。我們圍著篝火邊吃邊聊,話題自然圍繞有決定性意義的紙張了,知道了事情的大嬸顯得特別是興奮,知道怎麼也可以沾點光了,而小傢伙們只關心什麼時候能再吃到美味的叫化雞。
他們吃完都早早進屋睡下了,早睡早起是他們的習慣。不過,我認為他們實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