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部分(第1/4 頁)
門看著成綺韻,成綺韻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樣,鎮靜地回望著他,楊凌忽地板起臉。坐直了身子一字一頓的道:“坑人,我不行。升官,你不行。所以……你坑人,我升官,東海四寇能否平定,一切就仰仗成姑娘了。”他這番話是學一部電影裡的人物,可巧那人也是浙江人,楊凌在江南待了幾個月,簡單的學幾句口音還似模似樣。成韻韻難得見他開玩笑,一時被他逗得前仰後合。她掩著嘴格格笑道:“那卑職就祝大人步步離升啦。你升得越高,卑職的靠山夠硬,坑起人來才過癮。不過……卑職此計能否成功,也要仰仗大人。大人的兵能打出威風來,我才能和那一貓一狗談下去。”“我的兵?”楊凌的笑臉消失了,他扭過頭看著迷濛煙雨中的柳林碧波,輕輕嘆了口氣:“但願他們能爭所吧!”這十多天來,楊凌令伍漢超配合宋小愛練兵,專門學習壯家兵步的步擊刺法,然後結合明軍所使用的武器和作戰特點,加以修改後傳授明軍。壯家兵是七人為伍,其中還有個“砍頭三人組”是專門割人頭向頭人領賞銀地,明軍自然不會如此浪費失丁,加上明軍計程車氣、勇氣實不及壯家兵,七人為伍恐也難敵倭寇的悍勇。揚凌和伍漢超經過一番研究,決定以十人為一伍,長短兵器結合。由於浙閩沿海地區又多山陵沼澤,道路崎嶇,大部隊兵力不易展開,而倭寇又善於設伏,好短後相接,同時倭寇慣用重劍、長槍和倭刀作戰。楊凌和伍漢超針對這一特點,從牢里弄出一隊倭寇來,每日陪著明軍作戰,不斷完善明軍作戰小隊的兵器配備和步戰陣法。這種十人步戰小隊,以最強壯勇悍者為隊長,當先持著長槍,左右兩人一持長盾,一持短盾及腰刀,既可掩護隊長和後隊,也可隨時參預搏殺。再二人持竹槍掩護盾牌手,同時又受盾牌手的掩護,後邊五人三個使長槍兩個使朴刀,遠攻近攻彼此照應,還可根據地勢和對方兵力分佈隨時拆大陣為兩個小陣或三個小陣,十分靈活機動。山東孟四海、四川蔣洲的軍隊均受了這種新式戰法的訓練,他們的兵不曾與倭寇作過戰,銳氣遠勝於江南兵,如今戰事正緊,所以訓練稍見成效,楊凌便把他們打發上了戰場,而且還真的令這兩個冤家互為犄角,廣西狼兵為中軍,三路大軍向東南方橫掃過去。其他各省的軍隊已陸續趕來,楊凌令他們駐守蘇州接受自已的新戰法訓練,趁機把那兩萬打敗過倭寇並已接受新式戰法的蘇州守軍每千人為一組分成二十組,再把自已的三千精衛每一百五十人為一組,分散到這二十組官兵中任統領,隨即令他們分別趕赴各省,做為各處衛所官兵的主力領導抗倭。這個方法是大為可行的,因為倭寇為了補給拾方便,同習時易於避開明軍主力,大多是以幾百人為單位獨立作戰,攪得江南半壁江山處處煙火。而明軍雖然人多勢眾,奈何士氣軍心渙散,根本不是他們的對手,否則有千餘精兵,足以對付到處流竄的小股倭匪。楊凌將這兩萬大軍以千人為一隊分散入六省作為各支衛所官兵的作戰主力,只要他們打上幾場勝仗,就可以大大鼓舞全軍計程車氣,同時再由他們訓練官兵新式步戰陣法,這樣就可以以點帶面,迅速改變整個沿海官兵的面貌。只要此法奏效,可以想見投放出去的這二十點星星之火,將迅速變成燎原之勢,帶動整個戰場局勢的改觀。這一策略已不僅僅是指揮一場具體的戰鬥,而是楊凌觀全域性制定的抗倭戰略。要實現這一戰略要求,將有數十萬大軍在他的排程下,縱橫於六省之間。迫使倭寇變小股流竄為匯聚結合,從而在明軍擁有數量優勢逐步演變成數量和質量雙優勢時。利用地利、人和,逼敵正面決戰,殲其主力,從而一勞永逸。這個戰略要求能否達到目的,就要看他訓練有成的數萬大軍能否成為抗倭明軍的主心骨,與此同時,他的目光已跳出戰事正酣的大陸。開始著手解決東海四寇,已備大決戰之後能夠切斷倭寇的退路,從而將來犯之敵全殲在中原大地上。楊凌第一次策劃對敵戰略是在北方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