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部分(第1/4 頁)
互相支援,朝廷大軍不得其門而入,明明兵力佔優。在那迷魂陣般的山中,不能一展所長,反而處處受制,這才招致失敗。下官苦思冥想,想出幾條計策。請大人參詳,看看能否用得上。”楊凌精神一振,走回桌旁提起筆來道:“你說,本官記下了。”鄢高才沉吟著道:“第一,組織當地漢苗彝羌移民組織民壯。他們不僅熟悉地形、熟悉都掌蠻人,而且都曾受過都掌蠻的欺壓,若是有朝廷大軍支援。必能踴躍參加。有這些本地人協助,大軍可以減少迷路、受到霧瘴毒疫的危險,而都掌蠻利用地利的優勢就可以減少一半。”楊凌點頭道:“嗯,此計甚好,本官記下了。”楊凌一邊記心中一邊暗道:“這一招,我還是苦思當年看過地剿匪電影,才想起充分利用當地群眾。這人雖是兩榜進士出身,在這小縣苦熬了兩年也不是全無好處,至少不象那些言官御使誇誇其談,務實的很吶。”鄢高才又道:“第二。那些遺留在村寨中的都掌蠻老幼,很多都是他們的眼線,而且朝廷每有圍剿,還會偷偷向山上輸糧運菜,使他們有恃無恐,如要徹底擊敗這夥叛逆,讓他們走投無路,就得斷其援路……蠻人之人和優勢便也沒了。”他說到斷其援路時有意拉長了聲音,楊凌聽出其中血腥地味道,心中不由一凜。若單從軍事上的角度講,鄢高才並沒有錯,有這些人在自已眼皮底下通風報信、輸運糧草,都掌蠻據險而守,守上十年八年簡直都不成問題。楊凌自然不至於在冷酷無情的血腥戰場妄談“仁義”,學習那個曾被偉大領袖評價為“蠢豬式的軍事家”宋襄公,而且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些老弱婦孺等於是都掌蠻的斥侯和給養兵,同樣是戰士,可他們畢竟是手無寸鐵的老弱婦孺,一定要用這個方法嗎?更重要地是……我是要征服他們的野心,使他們不再為禍一方,把他們納入朝廷法制的管轄之下,可不是要屠族滅種呀,這招毒計使出來,都掌蠻還肯降麼?楊凌忽然想起在他後世的記憶中並沒有都掌蠻這個民族,而都掌蠻的特殊喪葬儀式懸棺,還被稱為謎一樣地存在。那麼歷史上這個民族就應該是很早就已經滅絕了的,在自已沒有到來而使之受到影響的歷史中,是不是就是因為他們的野蠻和狂妄,耗盡了朝廷的耐心,最終導致了亡族地命運?我今日率軍圍剿都掌蠻,不能採用這樣酷烈的手段把他們逼上絕路,這個本該湮滅在歷史長河中的族群,讓我使它延續下去吧。楊凌記下了這一條,在下邊又劃了條長長地橫線,不動聲色地道:“繼續說下去。”“第三,叛蠻藏身之身地勢險要、山高林密,刀槍威力不大、火炮難以奏效,不過下官雖不讀兵法,也知道窪地用水,林中用火的道理,一個烈火、一個毒煙,此兩者若擅用,必奏奇效。”英雄所見略同!楊凌心中欣然。昔年二十萬大軍平叛都不能取勝,他只領著七萬兵,憑什麼就敢雄心勃勃誓要拿下都掌蠻?楊凌打一開始也沒想過對著這鬼斧神工的天險用常規戰法。用人力抗天險,實乃下策。以煙火破天險,使都掌蠻失去憑仗,要對付這支裝備極其落後的蠻軍反叛就容易多了。鄢高才見楊凌連連點頭,神色欣喜,不由大受鼓舞,又道:“第四,我軍人多。山路崎嶇,根本用不上,不如分路進發,各個擊破,小寨易攻者先取之,則大寨孤立。也就易破了。”楊凌擱筆笑道:“妙哉!本官正有此意,我觀都掌蠻據險而守地各處要隘,認為要徹底擊敗都掌蠻,必破九絲城;而欲破九絲城,則必破凌宵城;欲破凌宵城,則必剪其羽翼,先清外圍,破僰王山、都都寨等險要,步步為營,促其集中而逼其決戰。倒與鄢大人不謀而合。”鄢高才聽了抬頭在地圖上反覆搜尋,細細品味,半晌才悚然動容道:“大人高見,以往用兵,官兵常腹背受敵。處處受制,正是直取要害,外圍不靖的原因,這一招妙啊!”楊凌搖搖頭嘆道:“也談不上高妙,本官正是調閱了以往屢次進剿的檔案。仔細分析他們失敗的原因,才想出這一招來,說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