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頁(第1/3 頁)
張瘋子無可奈何,只有下得嶺去,找一家農婦縫製。
小軒這孩子,長得本奶粉裝玉琢,令人十分疼受,時常由張瘋子抱著在嶺上玩耍。
松鶴老人,一面用真力,打通他奇經八脈,一面餵以藥伐毛洗髓,轉瞬便是兩年。
小軒更加長得天真活潑,而且把松鶴老人傳授給他的基本功夫,練得十分在行,雖還四歲不到,便像普通六七歲的孩子一般高大。
他叫松鶴老人不是師父,而是爺爺,叫張子為爺爺。兩個老人和這推齡的孩子,感情愈來愈深,恨不得把自己一身技藝全傳給他。
但那是不可能的;因為一個人的身體成長,是循歲而增加的。有許多武功,因限於年齡及內力,是無法傳授的。
松鶴老人為求孩子速成武功,便決心制煉成一種靈藥,每服一粒,便能嗇加半年功力。
這一爐美丹,共計九九八二一粒,每月服用一次,預計小軒於十二歲時,便可服完,無形中便增加四十年功力,既因先天姿質之繼,再得良師靈藥之助,這孩子決不負望,成為一朵武林奇葩。
可是,十二種主藥,已有了千年獲警,參王,首烏,雪蓮,拘把,鹿茸,阿膠,鶴涎,蟒膽,藝草,黃精等十一種,尚缺紫色菖蒲。
這些紫色營蒲,卻甚是難尋,只有嵩陽玉女峰,才生產這種仙草。
松鶴老人便決定親身前往採擷,雖說由湖南前往河南嵩山,往返千里餘里,為了小軒這孩子,他是不辭跋涉的。
張瘋子勸他跨鶴飛行,老人卻不肯,將大白鶴留下,以便陪著孩子一同遊玩。
他說:「以自己武功,往返萬把里路,算得什麼,何況,頭散慣了,也應該疏筋骨。」
臨行時,他又教了小軒一段「百禽十段錦」。
老人家這才身形一晃沒入香花嶺下蹤跡不見。
張瘋子深感責任重大,雖說這「香花嶺」,一向平靜無事,等閒武林人物,不敢妄窺,他知道這孩子的父親,近年成名江湖,難免結有分家,松鶴老人既然走了,自己還是小心為是。
他便帶著小軒和大白鶴,在洞口一帶玩耍,不準遠離,照說,應該無事才是。
誰知第一天過去了,安然無事。
第二天,張瘋子正在洞內替小軒煮鹿膽,忽聽孩子發出一聲驚喲,跟著一陣鶴唳之聲傳來。
等到他慌慌張張跑出洞外一看,小軒已然不在,地下遺留了一頂孩子的帽。
大白鶴在空中嘎然一聲,落下地來,眼中流出焦急之色,意思是要張瘋子騎著它前去追敵。
瘋子再也顧不得禍中的鹿膽,一飄上鶴背,焦我刀地道:「鶴師兄,快追!」
大白鶴雙翅一展,沖天而起,片刻之間,便追出香花嶺下。
張瘋子坐在鶴背上向下俯視,只見前面一團紅影不住跳動,心中正疑惑前面奔行之人,是否既是掠去孩子的賊人,忽然一縷高昂的童音,傳入耳鼓。
這聲音,他熟悉極了,知道前面奔來的果然是那掠小軒的賊人,不由大聲叫道:「小軒,張爺爺來救你啦……」
空中風聲呼呼,地面上的人,怎會聽得見?
不過,就在他呼聲一落之際,大白鶴雙翅一展,便已空雲下降,落在賊人去路之上。
這突然的變化,倒把正在奔行的賊人駭了一跳。
張瘋了一飄身下鶴背,立時大喝一聲說道:「你這賊人是瞎了狗眼,怎敢將我的侄孫擄去,還不乖乖將背上背著的孩子給我放下。」
他一面說話,一面打量來人,他雖是一生遊戲風塵,見多識廣,卻沒見過這種豪客。
原來這個身材高大,穿著一看紅色蟒飽,腳登降靴,腰橫玉帶,頭上戴著一頂金盔,獅口虎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