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頁(第2/3 頁)
部分在江面上,另一部分在江岸上。江岸上的戰鬥率先結束。待曹翰等人駕著奪來的船隻駛向曹彬時,江面上的戰鬥也結束了。那胡正跳入江水中,生死不明。銅陵戰後,曹彬就幾無阻擋地直向東北開去。船隊行進的速度已經夠快的了,可曹彬還是一個勁地催促。曹彬對手下言道:&ldo;潘大人許是在江邊等得急了……&rdo;
就在這當口,潘美的幾個手下從江北趕來向曹彬報告,說是潘美已於數日前從採石磯(今安徽馬鞍山附近)過了江,現正向江寧開進。
曹彬笑謂曹翰道:&ldo;潘大人果然等得急了!&rdo;
潘美沒有船隻,如何率五萬宋軍過的江?這過江的功勞,潘美已經記在了一個叫樊若水的人身上。
樊若水是南唐國的一個考進士而落榜的書生。落榜後,空有報國志向的樊若水就常常駕小舟在長江裡釣魚、捕魚以消遣。有時,他還登上長江北岸閒逛。巧的是,他那天在北岸閒逛的時候,恰好遇見了潘美。
潘美到長江岸邊自然是在尋找過江的法子。他領五萬宋軍步兵幾乎是一溜小跑地從汴梁趕到了長江北岸。因為行進的速度太快了,抵達長江北岸之後,一時打探不到曹彬的訊息。潘美不想被動地等候著曹彬的船隊到來。
潘美不想乾等,他想立即渡過江去。可是,勉勉強強地弄到了幾隻小船,又何時才能把五萬大軍渡完?若是讓南唐軍隊發現了,還憑添麻煩。就在潘美緊鎖眉頭之際,那落榜書生樊若水出現了。樊若水已經對南唐失去了信心。他含蓄地告訴潘美,他有辦法將宋軍送過長江。潘美當即許諾道:&ldo;只要你所言不虛,我定在大宋皇上面前舉薦你!&rdo;
樊若水得到允諾後,忙著劃一隻小舟借捕魚為掩護進行打探。打探什麼?打探哪段江水最淺、最窄、最適合架設浮橋。打探來打探去,採石磯一帶的江水最為理想。
原來,樊若水雖是一介書生,卻精於架橋之術,尤其擅長架設浮橋。他精確地測量了採石磯一段江水的深淺和距離後,領著一些宋軍官兵開到石牌口(今安徽懷寧),藉助一些小船,建造了一座浮橋。然後,他將這座浮橋乘著夜色漂至採石磯一帶。剛好:浮橋的一端頂著北岸,另一頭抵著南岸,尺寸拿捏得幾乎不差分毫。潘美高興地對樊若水言道:&ldo;你的確是個人才啊!&rdo;
樊若水堆上笑容道:&ldo;小生今後全靠潘大人栽培了!&rdo;
潘美不再和樊若水客套,大手一揮,五萬宋軍就一路接著一路地踏著浮橋過了江。當然,潘美沒忘了派人沿江去和曹彬聯絡。從採石磯過了江,向東北行二百來裡,便是南唐都城江寧。一手下問潘美道:&ldo;我們是否等待曹大人?&rdo;
潘美回道:&ldo;既然過了江,那就當直撲江寧!&rdo;
五萬宋軍在潘美的統領下徑向江寧方向開去。前番攻打南漢,潘美是主將,自然要沉穩持重、全盤考慮,不能想著自己出風頭。這番不同了,宋軍主將是曹彬,他潘美沒有理由不充分地展現自己的軍事才能。更何況,曹彬一路打來,他潘美在過江前還沒撈著仗打呢。
當然,潘美畢竟是個沉著的將領。當得知有二萬多南唐軍向宋軍開來時,他囑咐部將道:&ldo;領軍後撤,打唐軍一個埋伏!&rdo;
向潘美開去的南唐軍是從秣陵關來的。秣陵關在江寧以南六十多里處,距那條著名的秦淮河不遠。駐守秣陵關的南唐將領是鄭彥華和林真。聞聽宋軍已經過了長江,鄭彥華和林真也沒向江寧報告就急急地領兵開往江邊。他們的想法是,待把過江的宋軍截住再向江寧報告也不遲。
</br>
<style type="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