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頁(第1/3 頁)
趙匡胤自然是一直都滿面笑容的。他滿面笑容地坐在了床邊,又滿面笑容地招呼道:&ldo;愛妃,來,坐在朕的身邊。&rdo;
她很聽話,慢慢地坐在了他的身邊。他又道:&ldo;來,愛妃,坐在朕的腿上。&rdo;
她依舊很聽話,又慢慢地坐在了他的腿上,而且按照他的吩咐,與他面面相對。這樣一來,彼此的呼吸就可以交融在一起了。
趙匡胤愛憐地捧起她的一隻手,放在自己的兩隻手掌裡輕輕地摩挲著。她的手許是太小了吧,在他的手掌裡簡直柔若無物。當然了,即使她的手真的&ldo;無物&rdo;,他也會感受到一種莫大的愉悅。
他一邊輕輕地摩挲著她的手一邊輕輕地言道:&ldo;朕知道,愛妃此時的心裡肯定不太好受。愛妃此時的心情,朕絕對能理解……一個國家亡了,愛妃到了一個新的國度裡,箇中滋味,愛妃即使不說,朕也完全明白!不過,在朕看來,愛妃應該多朝別處想想……&rdo;
花蕊夫人突然道:&ldo;皇上是叫臣妾去想大蜀國為什麼會亡嗎?&rdo;
其實,趙匡胤本是想勸說花蕊夫人應該放開眼量、多想想未來,不要老是沉湎於過去,而現在,花蕊夫人既然提出了這個問題,趙匡胤也就饒有興味地問道:&ldo;莫非愛妃知道那孟昶何以亡國嗎?&rdo;
花蕊夫人沒說話,而是脫離了趙匡胤的雙腿,緩緩地走到了書案前。因為趙匡胤知道她頗有才學,所以她的房間裡,書櫥、書案及筆墨紙硯等應有盡有。
趙匡胤恍然大悟道:&ldo;朕真是太糊塗了!愛妃這等有才學,何不令愛妃即興作詩一首?&rdo;
趙匡胤說著話,就走到她的身邊,親自為她研墨。她提起筆來,略作沉吟,就工工整整地寫下一首七言絕句來。詩云:&ldo;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四十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rdo;
虧得花蕊夫人當時把這首詩寫在了紙上,也虧得趙匡胤愛屋及烏沒有將這首詩棄毀,不然,我們後人今日就看不到這首讓人感慨萬千的詩了。
花蕊夫人所寫,雖然是一首好詩,但趙匡胤看了,兩個臉頰卻不禁隱隱地發燒。何哉?因為花蕊夫人所寫的那四句詩,表面上看起來,全是在敘說後蜀國為何會滅亡的,而實際上,詩中還蘊有另一層意思。這另一層意思,非聰明人不能看出。
趙匡胤自然是聰明人,所以就看出了那另一層意思。這意思就在最後一句詩當中。&ldo;更無一個是男兒&rdo;中的&ldo;更無一個&rdo;,是否也包括他趙匡胤?他趙匡胤滅了後蜀國倒也罷了,卻又把她花蕊夫人也據為己有,這等勾當,豈是&ldo;男兒&rdo;本色?如果說得嚴重點,趙匡胤此舉,豈不就是欺男霸女?而欺男霸女的行徑,又與土匪強盜何異?
趙匡胤雍容大度,雖然臉頰發燒,卻也笑容可掬。不僅如此,他還拍案叫絕道:&ldo;寫得好!寫得妙!朕過去只聽說曹植曹子建才高八斗、七步成詩,可現在看來,就是曹子建活到今日,也只能對愛妃自愧不如啊!他七步方可成詩,而愛妃於一念之中便斐然成章,這高下之差,又何異於天壤之別?&rdo;
花蕊夫人漠然言道:&ldo;皇上謬獎臣妾了!想那曹子建,曾金戈鐵馬、馳騁疆場,是何等的英勇!而臣妾卻只能深鎖宮中、形影相弔……&rdo;
趙匡胤趕緊道:&ldo;愛妃此言差矣!宮中雖深,但有朕相伴,愛妃自不會寂寞的!&rdo;
花蕊夫人不再言語,默默地走到床邊坐下。而趙匡胤也不想讓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