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頁(第1/3 頁)
所以趙匡胤在設宴款待那十位新科進士的時候,心裡就這麼想:這十位新科進士,乃天下數以萬計的讀書人當中的佼佼者,朕一定要好好地獎賞他們,以顯朕愛惜人才之心。不過,趙匡胤同時又這麼想:朕不能直截了當地就賞給他們錢物,得變個花樣,不然,也顯不出朕的水平。
想到此,趙匡胤就在杯觥交錯間對那十位新科進士言道:&ldo;爾等皆飽讀詩書、學富五車之人!現在,朕就出幾道題目考考你們,你們誰能答得上來,朕便賞他一萬錢!&rdo;
十位進士一起停箸罷盞,一起看著趙匡胤的雙唇。趙匡胤輕啟雙唇道:&ldo;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爾等可知語出何處啊?&rdo;
趙匡胤所言,語出《論語&iddot;衛靈公》。《論語》是一部以記錄孔子言論為主要內容的儒家經典著作。趙匡胤剛剛問罷,一名嘴快的進士就搶先道出了答案。
趙匡胤笑謂那進士道:&ldo;好!酒宴罷了,朕即賞你一萬錢!&rdo;
歇了口氣,趙匡胤又道:&ldo;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語出何處?&rdo;
此語出自《孟子&iddot;梁惠王》。孟子是孔子之後最著名的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一書主要就是記錄孟子言行的。在中國思想文化史上,孔子和孟子向來並稱,謂之&ldo;孔孟&rdo;。世稱孔子為&ldo;聖人&rdo;,稱孟子為&ldo;亞聖&rdo;。
又一名進士搶先道出了答案。趙匡胤言道:&ldo;朕同樣會賞你一萬錢!&rdo;
坐在趙匡胤不遠處的趙普和趙光義不禁相視一笑。他們已看出了趙匡胤的用意:皇上哪裡是在出題考進士?分明是在找個藉口賞賜進士們錢啊!試想想,解試也好、省試也罷,主要考的就是儒學內容,這十位得中進士者,哪個不早就把孔孟的著作背得滾瓜爛熟?不然,又何以得中進士?
然而,漸漸地,趙普和趙光義便發現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趙匡胤一連出了五六道題,八九個進士爭先恐後地搶著作答,惟&ldo;省元&rdo;武濟川一直默然不語,而且武濟川的臉上還明顯的罩著一層緊張。
趙普和趙光義又不禁對視了一眼,他們都在這麼想:那武濟川是怎麼了?是自恃省試第一而不屑回答那麼簡單的問題,還是別有原因?若是前者,似乎講不通:問題再簡單,終出自當今聖上之口,武濟川沒有理由不在皇上的面前展示才學,更何況,還有如此豐厚的賞金。而若是後者,又會是什麼原因呢?
趙匡胤也發覺了這種奇怪現象。他略略思忖了一下,然後直視著武濟川言道:&ldo;朕現在出一道題,專門考你。你若是答出,朕就賞你兩萬錢!&rdo;
趙匡胤的賞金提高了一倍。這似乎也並不奇怪:武濟川是省元,乃佼佼者中的佼佼者,多得一點賞金好像也是應該的。
趙匡胤出題了:&ldo;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武愛卿,朕之所言,出自何處?&rdo;
當時在場的所有人,幾乎都在看著武濟川。那八九個進士,更是躍躍欲試。因為他們都知道答案:皇上所言,出自《孟子&iddot;公孫醜》。武濟川只要一張口,便可得到二萬錢。
武濟川張口了,但並非是知道答案而張口,乃因為結舌而張口。一個堂堂的省元,竟似乎沒有讀過《孟子》一書。
一個圓臉的進士大膽問道:&ldo;皇上,小人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