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二章 分歧(第2/2 頁)
那個十大太監展覽。”
這本是廟會級別的遊樂專案,但符若歷看來,卻悟出了國人的麻木不仁。
“李公公的功過是非,雖說史書上頗有爭議,但他開創盛世的才能,也是有目共睹。”
“而到了如今,居然沒人在意他的功德,只是變成了一幫無知群氓的狂歡,將爛雞蛋番茄,扔到了李公公的塑像上面。”
“我看到這番情景,深深地為古人生出不齒,當今華夏,難道就沒有他的容身之處嗎!?”
“國人自己不尊重歷史,不敬畏先祖,那麼也不配擁有這些文物珍寶!”
這是符若歷的心聲,他也許從未對旁人提過,但今日暢快說出,胸中起伏之大,能看出老人強烈的情緒波動。
“如今這個禮崩樂壞的時代,我有理由相信,若不是我的半輩子努力,這《奇珍寶笈》上的珍寶,絕無團聚的可能。”
這的確是事實,要不是符若歷的畢生努力,王峰根本不可能見到今日的景象。
再加上對李公公的尊重,兩人之間產生了奇妙的紐帶。
“先生功德無量,確認是一項善舉,可如此國內盛世太平,我也希望能將這些文物引流回國,讓廣大百姓一睹風采。”
唯獨說到這個問題上,兩人產生了分歧,只見符若歷白鬍子一翹,臉上掛起了一層怒意:“百姓?你是說那些往李公公塑像上扔臭雞蛋的百姓?他們有什麼資格欣賞這些文物?”
“百姓是愚蒙的,但只是缺乏引導,若將文物公之於眾,再單獨舉辦講座,不就可以將大家引導回正確的方向麼。”
面對王峰的勸導,符若歷根本不以為然:“這就是如今你們國內最大的問題,老是想教育百姓、開導群氓,殊不知無論古今東西,改變歷史程序的關鍵,一直掌握在貴族精英手中。”
他說的有幾分道理,嚮往中華文化,都是看中士大夫的儒生風骨、書畫藝術,誰又會中意泥腿子的裹腳布、爛鋤頭呢?
而這位擁有世襲城堡的符若歷先生,更是歐洲的名門貴胄之後,他心中的精英主義思想,當然是根深蒂固。
聊到深處,兩人終於在得見知音之後,產生了本質上的分歧。
王峰面色一沉,收起了之前的尊重,語氣也變得嚴厲起來:“先生此言差矣,華夏有句古話,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李公公能開創一段盛世,不光是他終於皇室,而是他始終明白一個道理:民大於天!”
接著他又嚴肅的說道:“部分國民的確愚昧無知,但即便如此,這些瑰寶,還是屬於我國文化,那麼將其帶回國內,也是我必須完成的使命!”
符若歷被年輕人的說辭所震懾,但不代表完全同意,他嘆了一口氣,才帶著憐惜回答。
“我可以理解你的心情,但想讓我出讓這些文物,那是絕無可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