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孤忠(第2/3 頁)
十,可是說起話來聲如洪鐘,絲毫聽不出半分頹唐之意。
“讓李公公見笑啦!鄙人只是奉命行事,望您多多海涵。”
王尚書見這老太監威儀尚在,也不願在言語上自討沒趣,反正這老賊今日是難逃一死,無意與他多做爭辯。
“好個奉命行事,坊間都傳言我素愛收藏珍寶。你不過打著圖我家產的小算盤,今日我就告訴你都有些什麼。”李公公說起來好像並非惱怒,言語中反而有種交代遺產的意味,“京城東五胡同有我一處私宅,第二進院子內有一棟二層閣樓,名喚奇珍閣,內藏我平生積攢的各色珍寶。別說裡面的金玉寶石、珍珠瑪瑙,就是其中古玩字畫、各色書法名帖,單拿出樣來,保管你富甲京城。”
“哎呦!李公公說笑了。真要是有這各路奇珍,那我也是收歸皇庫,怎敢自取。”
李公公話鋒一轉,陡然笑道:“你這個戶部尚書職位,這幾十年來換了十餘波人,你要是能幹上五年。就是已經機巧過人了。你想想那些前任們,又有幾人落得善終?到時候風水輪流轉,到你落魄抄家之時,不知別人在你家裡能翻出多少我的寶貝物件?”
王尚書聽完此話,不由得耳根子有些燥紅,這李老太監的家產頗豐,自己得了這份抄家肥缺,當然是垂涎似渴,不料心裡這點盤算,根本瞞不住他這老奸巨猾之人。
“你放心,我一無子女、二無親人,那些珍寶總歸是身外之物,帶不到九泉之下。就當今日我收個乾兒子,把家產傳承與你便是了。”
四周下人侍衛聽得好笑,可當下又沒人敢出聲,大家用力憋笑,場面反而有幾分滑稽。王尚書見此情景,心裡氣不打一處來,收起之前的恭敬態度,朗聲呵斥道:“狗太監李忠德,你禍亂朝政幾十餘年,各位同僚均是怨聲載道,幸好新皇帝登基以來,英明果決,不再聽信讒言,不由得你在此繼續瘋言瘋語。”
李公公洞破來人貪念,不過是不想多聽他冷嘲熱諷罷了。自己主政多年,各省官員、番邦使者進貢的奇珍異寶無數,一些平庸不入眼的貨色便上交皇庫,其中細心挑選出的精品,大多都收納在了奇珍閣中,自己死後也無人繼承,只希望後來者用心保管,莫要糟蹋寶物便是了。
“榮華富貴,如黃粱一夢。今日將赴泉臺,卻只能孑身一人,帶不走一件珍寶。”李公公想到此處,不免黯然神傷,伸手握住袍帶上的隨身玉佩。想這雙耳玉佩由來也是奇妙,箇中緣由姑且按下不表,只記得京城有位大智禪師見過之後,告訴他這玉佩乃是上古奇珍,有通靈之功效,可將主人魂魄,帶到不同時空之中,幻化於他人肉身之內。他當下聽罷,只當是野狐謬禪,並未放上心上,只是此時此刻,不由得又想起此事而來。
王尚書見老太監不發一言,料想是如羔羊待屠,已然洩了氣,於是也不打算再多寒暄,手捧皇帝諭旨,大聲宣讀起來:“李忠德聽旨,現宣讀你十八條罪狀,一與皇帝並列,二蔑視皇族,三搬弄兵權,四褻瀆列祖,五目無聖人,六濫加爵賞,七剝削百姓”
李公公閉起雙目,這些罪名都不是什麼新鮮名目,自己掌權以來,用這些罪名彈劾殺伐了不知多少異黨,只不過因果輪迴,這次輪到了自己頭上。
王尚書唸完諭旨,這長長一段花了一炷香時間有餘,竟然有些口乾舌燥,他抿了抿嘴唇,又恢復起一絲陰險笑意:“按理說這些罪狀,剮你十次都不夠,不過皇上仁德,念你勞苦功高,特地網開一面,允許你留得全屍,賜你三丈白綾,給你留點體面。”
一旁大小太監們雖然早就有心理準備,但今日聽得真切,不知是替李公公叫屈,還是擔心接下來他們也有共同的命運,大多跪著哭啼起來。
李公公也懶得再與來人廢話,也不要人攙扶,從竹椅上挺直腰身站起,又直撲撲地跪下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