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德川幕府,大陸政策(第2/2 頁)
奉織田信長而崛起,成為織田信長實質的接班人,完成了日本統一大業。
1593年將北海道正式劃入日本版圖。
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後,從大名中選出最有勢力的德川家康、前田利家、毛利輝元、宇喜多秀家、小早川隆景組成五大老,幫助管理國家事務。
德川家康在地方擁有超過200萬石的領地,在中央又握有重權,導致德川家康取代豐臣秀吉得到了天下。
1592年、1597年,在兩次入侵朝鮮的戰爭後,豐臣秀吉陷入內外交困,最終暴病身亡。
豐臣秀吉死後日本再次陷入內戰,最終以德川家康為首的幕府統一了日本,開啟了德川幕府時代。
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後,萌發了先征服朝鮮,再征服中國,後征服印度,一統東南亞,建立一個亞洲大帝國的野心。
豐臣秀吉的野心導致日本大陸政策的緣起,德川幕府末期則出現了海外雄飛論,奠定了大陸政策的思想基礎。
大陸政策是日本明治維新後,立足於用戰爭手段侵略和吞併中國、朝鮮等周邊大陸國家的對外擴張政策。
大陸政策成為日本軍國主義思想的理論基礎。
日本大陸政策於19世紀80年代趨於成熟,並在中日甲午戰爭中得以實施。中日甲午戰爭不是一個孤立的事件,而是日本大陸政策思想指導的必然產物。
1890年,日本首相山縣有朋系統地擬就了大陸政策的步驟。
第一步佔領臺灣島,第二步吞併朝鮮半島,第三步吞併中國東北,第四步吞併整個中國,第五步征服亞洲、稱霸世界。
1929年,日本侵華的黑計劃田中奏摺明確寫道,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蒙滿。欲征服蒙滿,必先征服朝鮮。
這是明治大帝的遺策,也是日本帝國的基本國策。
因為豐臣秀吉的野心影響,日本民族、日本政府滅亡中華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日本民族、日本政府經過幾百年的準備,悍然發動侵華戰爭,給中華人民帶來了巨大的深重的災難。
日本的大陸政策,不是一小撮軍國主義分子的問題,而是日本民族、日本政府的長期國策。
要想中華民族免受苦難,對待小日本絕不能婦人之仁,對待敵人的善良就是對待自己子孫的殘忍。
德川家康在死前留下遺言,要求後人永遠不得挑釁大洋彼岸的中國,只需要固守本島,以免重蹈當年豐臣秀吉的下場。
德川家康死後,德川家康第三子德川秀忠繼位幕府將軍。
:()明末風雲之天啟大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