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李東陽(第2/3 頁)
名信,歷數劉瑾等閹黨的罪狀。劉瑾得知後惱羞成怒,將幾百官員罰跪於奉天門下。一直跪到傍晚時分,欲將三百餘人送往鎮撫司問罪。李東陽極力抗爭:“匿名文字出自一人,一人之外皆為無罪之人,如今一併拘禁,眾人互相驚疑。此時天氣炎熱,獄中氣息燻蒸,若拘禁數日,人將難以自保。” 要求先將眾官員釋放,再來破案。劉瑾見李東陽態度強硬,不敢得罪過多人,只得作罷。
劉瑾對退休回鄉的劉健、謝遷等人仍不放過,於正德四年二月羅織罪名抓捕他們。李東陽極為憤怒,立即出面斡旋,才使他們轉危為安。
李東陽深知,劉瑾不除,禍亂不止,必須設法剷除。正德五年,寧夏藩王朱寘鐇以誅劉瑾之名起兵叛亂,很快打到了陝西。武宗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亂了方寸,急召李東陽商議對策。李東陽趁機舉薦楊一清提督軍務,並派張永為監軍。楊一清也是湖南人,“楚地三傑” 之一,視李東陽為恩人。張永雖是閹黨,但素來與劉瑾不和。李東陽與楊一清密議,要他與張永齊心協力,聯手平定叛亂之後再除掉劉瑾一夥。楊一清平叛大軍所向披靡,很快將叛亂平定。張永回朝覆命,趁機向武宗面奏劉瑾閹黨妄圖篡位的罪行。武宗終於醒悟,派人抄了劉瑾的家,果真抄出了龍袍、玉璽等罪證。對於罪該當誅的劉瑾,武宗卻動了惻隱之心,令其 “謫居鳳陽”。李東陽得知訊息後十分焦急,擔心劉瑾東山再起,必須痛打 “落水狗”,立即通知科道官員揭發劉瑾的種種罪行。武宗才下決心將劉瑾凌遲處死,閹黨被一網打盡。
正德五年,劉瑾受罰後,李東陽辭官回鄉。李東陽立朝五十年,上救亂政,下援善良,兩袖清風。他死後家無餘財,竟靠門生故吏捐助方能入土為安。如此清廉的高官,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實屬罕見。
三、文學成就
1. 茶陵詩派核心
李東陽作為茶陵詩派的核心人物,在詩歌創作上主張學古,強調中庸之美,注重修辭韻律。他的作品豐富多樣,留下約三千首詩和近千篇文稿,這些作品被輯為《懷麓堂集》等文集,在文學史上佔據重要地位。
茶陵詩派在中國文學史上的興起有著特定的背景和原因。明朝從建國初期的開拓進取逐漸轉向安逸萎靡,當時社會上層崇尚奢靡的 “臺閣體”。在這種情況下,茶陵詩派應運而生,作為回應臺閣體詩派而出現的詩歌團體,主張感情真摯流露,摒棄臺閣體平正醇實、卑冗委瑣的文風,復興漢唐以來的詩歌創作原則。
“茶陵詩派” 是明朝成化、正德年間極具影響力的詩歌文學團體,人數眾多,影響廣泛,對社會風氣的淨化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李東陽作為該詩派的代表人物與核心人物,出身于軍功貴族家庭,自幼喜愛讀書,八歲以神童身份進入順天府進行系統學習,後在仕途上屢獲升遷。憑藉其特殊身份和在文壇的積極影響力,他對改進文風發揮了巨大作用。李東陽主張文風復古、言由心生與文主於氣,這也成為茶陵詩派所尊崇的原則。
此外,茶陵詩派還有邵寶、何孟春等代表人物。邵寶是明代著名的藏書家與學者,一生著述頗豐,所作詩歌流暢易懂,蘊含哲理,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與思想價值。何孟春為官剛正不阿,敢於直言進諫,體現出傳統中國文人的社會責任與歷史擔當,主張 “以文論政”。
茶陵詩派在我國詩歌發展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興起於成化年間,在詩歌創作上提出 “軼宋窺唐” 的主張,積極汲取漢唐時期詩歌的音樂美感,擺脫當時臺閣體的 “胭脂俗粉”,實際上是對漢唐文風的積極回應,能夠真實表達作者的真情實感,感情流露於詩歌之中,對此後中國文學的發展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2. 書法造詣
李東陽擅長篆、楷、行、草等書體,尤其在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