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莊子(第1/8 頁)
莊子的生平
莊子,約生於公元前 369 年,戰國時期宋國人,出生在宋國國都東北的蒙地。莊子曾做過蒙地漆園小吏,後因無心仕途不久即離職。莊子一生主要活動在社會下層,與漁人、船伕、工匠、農人、屠者及隱者階層交往密切,生活困苦卻學識淵博。他雖生活貧困而性格清高孤傲,拒絕與官府往來。
莊子與齊宣王、魏惠王同時,與惠施為友。楚威王曾以厚禮聘莊子為楚相,莊子卻拒絕了,選擇 “終身不仕”,過著隱居生活。莊子一生遊跡廣泛,曾麻鞋布衣見魏王,展現出其獨特的人生態度。
莊子的一生歷經波折,從家境尚豐到生計艱難,織履、漁釣不足以自給。他的親人不見歷史記載,有學者認為其莊姓肇始於宋第十六代君主莊公,原為宋國公族,後淪為庶人;也有學者認為莊子先世為楚國人,因楚國內亂而北遷至宋國。
約公元前 286 年,莊子因病辭世。臨終前,弟子們欲對他行厚葬之禮,莊子卻以天地為棺槨,日月為連璧,星星為珍珠,萬物為陪葬品,拒絕了厚葬。
莊子的性格特點
莊子性格自由豁達、清高孤傲,雖生活貧困卻善於辯論。
首先,莊子非常自由和豁達。他主張 “無為而治”,超越物質和社會的束縛,追求自由的境界。比如,他拒絕楚威王的厚禮聘相,寧願在泥水裡快樂地活著,也不願意去朝廷當官。莊子不在乎名利等身外之物,唯一在乎的只有學問。他不與官府往來,即使做漆園吏這樣的小官也時間不長,因為他嚮往的是自由的生活和對學問的追求。
其次,莊子超然物外。他強調 “自然之道”,順應自然、尊重自然,實現真正的自我完善和精神昇華。莊子在面對各種境遇時都能保持超然的態度。例如,當楚王派使者請他去當宰相時,他用楚國神龜的故事來表明自己寧願在爛泥中搖尾,也不願被供奉在廟堂之上失去自由。
再者,莊子幽默風趣。他的著作中充滿了各種幽默和諷刺的言論。像他與監河侯的故事,家裡揭不開鍋的莊子向監河侯求助,監河侯卻推託說等收了稅再借給他三百金。莊子便講了一個涸轍之鮒的故事,諷刺監河侯這種不救急,反而說風涼話的虛偽之人。還有他與曹商的故事,曹商替宋王出差到秦國獲賞跑車,向莊子炫耀,莊子則用秦王懸賞名醫治膿瘡、擠痘痘、舔痔瘡給賞賜的故事,諷刺曹商為了利益不擇手段。
此外,莊子謙虛謹慎。儘管他的思想深奧玄妙,但從不自以為是,也不輕易表達自己的觀點。比如在與惠施的辯論中,莊子並不是一味地爭強好勝,而是在交流中展現出對不同觀點的思考。
莊子性格的另一大特點是看得開。他的妻子去世,老朋友惠子來參加葬禮,看到莊子竟然在唱歌。莊子向惠子解釋,從生物學的角度分析,妻子的生命如同春夏秋冬一樣,是自然的過程,她從大自然來,現在又回到大自然裡去,這是一種對生死的看淡。莊子自己快死的時候,也拒絕學生們的厚葬提議,認為天葬即可,天地是他的棺材,日月星辰陪他入睡。
莊子與惠施的交往也體現了他的性格特點。莊子與惠施經常一起辯論,如著名的濠梁之辯。兩人在濠水之上,莊子看到魚兒說它們很快樂,惠施質疑他不是魚怎麼知道魚快樂。莊子巧妙回應,展現出他的機智和對生活的獨特感悟。莊子與惠施的友情並非一帆風順,當惠施當了魏國丞相後,有人進讒言說莊子要來搶相位,惠施派人搜捕莊子。但莊子親自去見惠施,用鵷雛和鴟的故事,表明自己對功名利祿的不屑。
莊子的性格充滿了獨特的魅力,他的自由、超然、幽默、謙虛、謹慎和看得開,不僅反映了他對人生、自然和社會的獨特見解,也為後人提供了一個追求自由、超越物質和社會束縛的精神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