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可以耐受鹽鹼?(第2/2 頁)
姜明誠震驚脫口而出,音調顫抖,明顯震驚莫名。
李明初確認:“正是如此,兩年來我們對這項成果進行改進和驗證,現在技術更加完善可靠了。”
“好極了!妙哉妙哉……”
這話剛說完,姜明誠激動大笑聲起,“明初你這次給了我大喜之喜!此項發明至關重要。我代全民表以感謝。從此糧食產量有望進一步提高,生活成本下降,進而惠及各階層……真是造福國民的巨大舉措!!我即刻指派專案團隊接收,屆時你們可以將物資悉數轉交給。”
得到認可,隨即補充幾句:“請告知小英,無需掛心我們。自己也注意身體。”
隨後他掛掉電話。
……
在全國,土地稀缺,人口繁多,依然是嚴峻挑戰。如今平均每公頃土地耕種面積不足0.11 hm2;且大部分土地位處偏遠山區而非富饒平原。
此外,全國仍有約六成耕地沒有可靠的水源灌溉,特別是北部乾旱區域尤為突出。與此同時卻有大量的沿海灘塗和鹽鹼地塊處於閒置狀態。
中國沿海地帶分佈綿長,陸上與海域岸線共計逾三千多公里。此外,還有近數百萬公頃可供開發利用。
倘若將這類地塊進行有效開發,利用海水種植莊稼,必可極大緩和糧食供給問題,解決居民用水困難,同時也減輕可農地緊張形勢!
如今身為高層領導者,他對國情體察更加入微,諸方面都必須考慮。早前只是個富賈時只想如何擴大商業利益,而現需綜合考量各項產業發展與平衡民生保障!
農業作為民生根本。因此儘管現實耕地匱乏和自然條件限制諸多因素,但仍積極尋求出路。
他知道灘塗地及鹽田之廣袤,但卻始終沒有行之有效的開發辦法或管理策略。
直到此時李明初帶給他意外的驚喜,即研發成功的“鹽生稻”品種!它能夠在各種惡劣環境中生長,並充分利用
李愛國
海水稻的推廣無疑是另一項驚人的功績,不僅僅是一種政績,更應該稱為一種功績。
政績可以記於檔案,但功績則深深鐫刻在百姓的心中,名垂青史。
除了海水稻,李愛國透過系統中的“許願”功能還獲得了優質的稻種——“泰盛689”。這是一種具備高產性、廣適性和極佳口感的優質稻種,在未來的農業生產中具有極大的推廣價值。
“泰盛689”的植株緊湊,杆短而抗倒伏,分櫱能力極強。即便在惡劣天氣條件下依然能夠實現700公斤的平均產量,每畝可達1400斤!為了便於稱呼,李愛國將它更名為“神州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