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頁(第2/2 頁)
陛下可以從涼亭上觀察到農務是如何進行的,後來他把蠶桑紡織染坊加到這片農地上。早在公元3世紀和4世紀的魏晉時期,中國的文人就透過整體園林的設計、花卉的佈置和特殊的疊石,來不斷嘗試尋找他們自我獨特的個性。有一些文人想表達他們非凡的抱負,另有一些人則想展現出他們純潔、崇高或孤傲的個性。個性與品位長久以來被視為園林和園主的靈魂。雍正十分注意他的責任,勤奮政務和關懷人民的福祉。他有意在自己心愛的御園裡建造農地景象,就是要表現出他關心子民,以及強調他的仁政。皇帝很明顯利用這個主題作政治宣言,來表示他是一個廣大農業人口的正直的統治者,以及表現自己追求儒家的道德理想。
乾隆給五個鄉野景點取名。緊貼在&ldo;水木明瑟&rdo;東南方,坐落著一幢外觀呈巨大的中國象形文字&ldo;田&rdo;的房子,乾隆稱之為&ldo;澹泊寧靜&rdo;,旁邊就是曙光樓。另外還有四個鄉野景點:&ldo;多稼如雲&rdo;附有幾間小房子和一大片稻田;&ldo;映水蘭香&rdo;是由稻田、織坊和魚塘所組成;&ldo;魚躍鳶飛&rdo;包含了幾幢被溪流環繞的村舍,原名為課農軒的&ldo;北遠山村&rdo;,擁有幾排位於一條窄河兩岸小而雅緻的樓閣和宅第。
在北遠山村的東邊冒出&ldo;坐石臨流&rdo;,其中複製了一座位於浙江紹興的著名的蘭亭。蘭亭是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公元321‐379)的莊園,他在裡面跟名士朋友結伴飲酒、練習書法和作詩。當他們在戶外吟詩作對的時候,會坐在石上並把他們的酒杯放在旁邊的小溪裡,看哪一隻杯子會浮在溪上順流而下。作為一個詩人,乾隆十分高興去重現王羲之的雅興。其他用來充實這個景點的建築,包括了清音閣和同樂園,後者是乾隆經常用膳的地方。緊貼這座蘭亭和園林的是&ldo;麴院風荷&rdo;,乃是參照杭州西湖著名的蓮花景而建,九孔橋則把這個巨大的長方形湖泊一分為二,三英里(約48公里)長的左岸也是仿照西湖著名的蘇堤而建。這些景觀都是乾隆下江南之後引入圓明園的。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