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頁(第2/2 頁)
經得手了五次,每一次都偷走好幾百盎司破碎的黃銅、鐵、錫,以及多尊小銅佛像,變賣後獲得大量金錢。這些竊賊對破碎的黃銅和鐵片情有獨鍾,很明顯是由於容易取得而又能賣出好價錢。據報當地市集充斥來自圓明園的贓物,一點也不讓人驚訝。當地的居民也供稱,很容易就能買到一些屬於圓明園的東西。內務府實在有太多失去的東西要清點,而歸還園內舊物後可以既往不咎的保證,並未起太大的鼓勵作用。
根據大清律例,偷竊皇家財產者可以判處死刑,但因為偷竊圓明園的財物而被判死刑者很罕見,大概是因為此類案子實在太多而無從追緝和起訴。更何況大多竊賊似乎都是為貧困所苦的滿人,由於跟皇室同屬一個族群,因此一般都被豁免於國法之外。內務府於1868年10月3日所作的記錄,就顯示出這一點。一個曾經在圓明園工作的叫張八,又名林山的白旗滿洲人,在1862年於昆明湖偷走那隻著名的青銅水牛的尾巴。他雖然被定罪,但以開除旗籍、墨刑(在臉上烙字)、責打一百大板和流放到2000裡(大約666英里)遠的地方,來取代死刑。值得注意的是,數年後當他得到赦免,返回北京後,他居然膽敢再次潛入圓明園偷竊黃銅碎片,不過,我們沒有任何有關他最後下場的記載。
就竊賊進入圓明園一事而言,1900年的義和團運動標示著另一次惡化的開始。這場風暴使圓明園防備盡失,宮苑變成了廢墟。然後,當滿洲皇朝在1911年滅亡之後,遜位的皇帝和他的內務府更失去了保護原址的正當性和權力。虛弱的共和政府也不能守護好這座歷史遺址。在這種情況之下,竊賊和強盜橫行。直到1976年,管理圓明園的機制方才建立起來。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