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第1/2 頁)
乾隆之所以有興趣建造這座西式的壯麗園林,最先可能是被耶穌會教士獻上的西方繪畫中之歐式噴水池所吸引。噴水池是古代西方的喜好,到了公元17世紀,在法國和義大利極受歡迎。可以肯定地說,圓明園本園已經有幾座像在&ldo;水木明瑟&rdo;的噴水池,但沒有一座是最壯觀的。
很可能在乾隆宮廷內侍奉的義大利和法國耶穌會傳教士,嘗試以壯觀的西式噴水池來討好乾隆。乾隆曾經要求郎世寧(gieppecastiglione,米蘭出生的耶穌會傳教士兼畫家,在他二十七歲那一年,即1715年抵達中國)繪畫義大利和法國式的宮殿與噴水池,讓他在長春園內建造。郎世寧就呈給乾隆一個迷人的巴洛克式建築,讓人想起布羅米尼(borroi)設計的風格。乾隆後來要求神甫蔣友仁(i插elbeno攖,1715‐1774,從1744年之後就一直留在中國)的幫助,所幸他具備數學和水力學的知識,讓他能夠為這位清朝皇帝完成噴水池的模型,滿心喜悅的乾隆立即授權這位傳教士開始建造。
不過,要容納多座噴水池是需要巨大的巴洛克式宮殿建築來配合,可是郎世寧跟蔣友仁都不是專業的建築師。然而,他們卻成功地把一系列的歐洲壯麗建築轉移到長春園內。參與建造的歐洲教士專家有王致誠、艾啟蒙(ignatisickelpart,1708‐1780),還有建築師利博明(ferdandooggi)。植物學家戴卡維(pieerd誌ncarville,1706‐1757)幫助繪畫這座園林的佈局,神甫楊自新(gillesthebault,1703‐1766)製作由郎世寧設計的鋼欄杆。為了完成這項工程,這些外國傳教士得到在園內自由行走的權利。他們十分認真地工作,無視酷熱、雨天、颳風和灼人的驕陽。他們主要依賴他們從歐洲帶來的資料,或者向北京的三個基督教機構借閱書籍。
參與建造西洋樓的,還有大量的中國建築師、工程師和石工。他們雖然不熟悉外國建築,但在兩位耶穌會神甫的領導之下,為成功完成這項工程作出他們的貢獻。真正了不起的是,幾個歐洲的外行人完成了這項任務,並且滿足了中國皇帝的趣味。現代的西方專家也許並不完全認同或欣賞西洋樓的建築,但這些非常獨特的歐式建築卻很能適應這座中國帝王庭園。事實上,為了試圖混合歐洲與中國,勒諾特爾式宮殿(lenotrepalace)對圓明園整體的一致性並沒有負面的影響。這項巨型建築工程的造價肯定很高,但在乾隆時代無論是皇帝個人或整個國家的財力都相當殷實,所以錢財並不成問題。
根據蔣友仁的記述,當第一座面向湖澤的西式建築於1747年建造出來時,乾隆對這座建築非常滿意。兩層高的蓄水樓位於鋪好路面的庭園裡,中央大樓的兩側由長而彎曲的走廊連線著兩座鑲了玻璃的附屬建築。乾隆特別喜歡巴洛克風格建築那種具有動力和震撼的外觀,他可以在兩邊任何一幢建築內,觀賞位於中央大樓前面、有十四個噴水裝置、巨大而鮮艷的噴水池。他在附屬建築內,則可以欣賞來自蒙古和中國回疆等地異域情調的音樂演奏。西洋樓的第一階段工程在1751年正式完成,乾隆把最先出現的這組西式建築群命名為&ldo;諧奇趣&rdo;。
從這裡往西建造了養雀籠,以飼養孔雀和外國珍禽。在配有鏤花鋸圖案的精美鐵門旁邊,籠的牆壁上畫滿小船和雉雞。養雀籠的東邊,在半月形的牆壁中央有高起的雕飾閘門,圍著用漢白玉雕成的噴水池。再往北走至庭園的末端,就是可以通往大迷宮的花園門。
迷宮是歐洲的發明,其中一個最早期的迷宮就在埃及的米瑞斯湖(lakeorris)旁邊,它是公元前23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