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頁(第2/3 頁)
寢宮的西側。它的建築樣式是單純的長方形,配上工匠在樑柱上雕刻的精緻的圖形和裝潢,風景和周圍的建築配合在一起,十分宜人。此閣有一個非常顯著的懸挑部分,既讓裡面的人不受惡劣天氣的影響,又有細緻的漆塗在上面以保護它不易腐朽。它的直角和軸心對稱又顯示出莊嚴的式樣。這個地方是皇帝和他的侍臣用來作詩、繪畫和欣賞風景等雅興之用。
著名的圓明園四十景是於1744年完成和被命名的,其中有十二景是乾隆於1736年登基之後才建造出來的。雖然雍正完成四十景當中的大部分,但乾隆繼續大肆翻修所有名景。溫文爾雅的乾隆對四十景中的每一個景,給予一個講究的名稱,並有一首題詠的詩作,後來輯成《圓明園四十景圖詠》。乾隆皇帝像一位飽學之士一樣為他的宮苑景點選取優雅的名字和具詩意的主題,來呈現獨創景物如畫般的形象,並由一位精挑細選出來的博學之士書寫,以整齊劃一。而且,這位自負的皇帝授命宮廷御用畫家沈源和唐岱,以及書法家汪由敦繪製兩冊長26英尺(約79厘米)和235英尺(約72厘米)寬的絹本彩繪,以呈現出所有四十景給人印象深刻的影象。這套畫作和詩集被法國人在1860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掠走,隨後被發現收藏在法國巴黎的國家國書館裡。法國在1983年給中方贈送一套原圖彩色照片的底片。至於由孫佑和沈源簽章的同一個絹本彩繪的木刻版,則早在20世紀20年代就印製出版了。
圓明園內的各個景點均可經由變化多端的路徑抵達,這些路徑刻意鋪成多變的拐彎和蜿蜒狀,可能有風水的因素在裡面。大概是認為邪靈只能直線走動,以至於會被蜿蜒的走道所阻擋。不過,拐彎和蜿蜒也是產生驚喜的要素。一條狹窄、曲折和幽暗的山路,看來會把遊人帶向盡頭,但不久卻會有一個豁然開朗的空間迎接他們;突然之間,他們會被優美的樹叢、藍天白雲、飛禽、奇花異草和從高地湧出流水注入池塘等景象帶來驚喜;頃刻之間,他們甚至可感受到遠山吹來清柔的風。因此,曲折的路徑可提升遊人的興致,去欣賞從一個點到另一個點連續呈現的景觀。這種令人驚喜的因素闡釋了&ldo;藏&rdo;跟&ldo;露&rdo;結合的藝術。在長春園北端的歐式建築,在牆垣和山丘旁邊,用中式的建築結構隱藏起來,只有從遠處才看得見高高的屋頂。但&ldo;藏&rdo;不是簡單地用來傳達&ldo;沒有西式建築會破壞這個重要園林的和諧&rdo;,它也是用來製造驚喜的效果。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