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六十六 善惡之辯2(第1/2 頁)
洛德爾說著自己的事情,幫助周培仁排解“朋友”的煩惱。他繼續說,周培仁繼續聽。
洛德爾神父說:“您看,我的理想,我的現實,這之間也有很多差距。我現在習慣的日常生活,真的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嗎?當四下無人的時候,我也會問自己,質疑自己的選擇。
“我當然不是聖人,在斯維爾德這種地方肯定不像是聖帝城舒服,賺的錢用來給孩子們買零食,婦人們買毛線,它就是不如花天酒地讓我快樂。墮落當然會讓人輕鬆,享受。
“可是呢,人是不能成為慾望的奴隸的。輕鬆快樂的事情讓人沉湎,但無法長久。快意恩仇的事情爽快,但後患無窮。所以我們總會做出讓我們,不那麼輕鬆,不那麼爽快的選擇。
“我們每個人的內心中,都會出現後悔和反對的情緒。就彷彿我們每個人的內心中,既有天使,也有惡魔。有勤勉的天使,就會有怠惰的惡魔。有善良的天使,就會有惡意的惡魔。
“所以呢,弟弟大人,您的朋友是在為內心中邪惡的那個聲音感到困擾。這再正常不過,人類就是在不斷選擇中與現實互動。有良善的選擇,也會有邪惡的選擇。而那個選項一直存在,永遠存在。”
周培仁沉默了許久,小心翼翼地問:“您是說,每個人心中都會有那種自私邪惡的聲音,都會有一個邪惡的深淵,要把人拉進去。”
洛德爾不知道周培仁說的東西很具體,還以為他在作比喻,所以給出了肯定的答覆:“當然,弟弟大人。您的‘朋友’,遇到了和大家一樣的問題。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會有這種質疑自己的時刻。會有邪惡自私的聲音,懷疑我們是否做出了正確的選擇。會有惡魔的低語,引導我們墮落沉湎。但,重要的不是這種聲音是否存在,重要的是您的‘朋友’,是否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論跡不論心,重要的是已經做出的選擇,不是內心的這些雜音嗎?
周培仁當然能感受到,自己現在所處的情況,和洛德爾描述的有些不同。而且,他也不知道自己是做出了正確的選擇,還是錯的那個。
甚至於,他更相信自己是違反了道德,因為自私,才做出了現在的選擇。內心裡那個“邪惡”的聲音,有可能在提醒他做“正確”的事情。
於是他又問:“神父先生,我們怎麼才能知道,我們做出的選擇是正確還是錯誤呢?如果兩個選擇,從一時之間沒有辦法分辨善惡,兩者都代表某種正義,要怎麼甄別他們呢?”
洛德爾神父搖了搖頭:“我沒辦法幫助您的‘朋友’分辨什麼是善,什麼是惡。我是個不怎麼相信經典的神父,經典裡,諸位神教的哲人聖賢,教導了很多分辨善惡的道理。但我呢,不相信它適合每一個人,每一個時代,每一件具體發生的事情。”
為此,他舉了一個例子:“比如說我們看到一個強壯的孩子,搶走了一個瘦弱孩子的糖果。那這其中,誰是善?誰是惡?”
“強壯的孩子是惡。”
洛德爾點頭,繼續說:“這是每個人直觀的感覺,我們本能地認為他是壞人。但如果此時此刻又告訴我們,強壯的孩子是被欺壓的流民,瘦弱的孩子則出身貴族。流民食不果腹,衣不蔽體,朝不保夕,只能吃貴族的殘羹剩飯求生。而貴族錦衣玉食,一枚糖果,對他們的價值完全不同。那麼此時,善惡會發生變化嗎?
“好像.....不太一樣了。”
洛德爾又接著說:“在這裡的人天然會認為貴族是惡,我們改變了看法,認為瘦弱的孩子是惡。可這時又有一個新的聲音,告訴我們瘦弱的孩子,出生在一個善良的貴族家族,這個家族與人為善,並不是那種魚肉鄉里的壞人,那麼誰又是善,誰又是惡呢?”
周培仁愣住,剛剛才對強壯孩子萌生起的同情,又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