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作戰計劃(第1/2 頁)
在大明朝,對待倭寇,沒什麼好說的,那就是一個字,打!
打倭寇是大明朝的共識,不用多說,現在,商議的是具體的作戰計劃。
朱翊鈞看向兵部尚書梁夢龍,“梁尚書,說一說兵部的方案吧。”
梁夢龍躬身說道:“臣遵旨。”
“兵部自探查得知倭寇的狼子野心後,便做了預案。遼東鎮出精騎一萬五千,薊州、昌平、保定三鎮各出精兵五千,宣府、大同兩鎮各出精騎五千,京營出精兵兩萬五千,南兵精銳一萬五千,提調各省水師官兵一萬五千,共計九萬五千人。”
“平定朝鮮的倭寇之後,以朝鮮的慶尚道、全羅道為基,以陸師、水師精銳,進攻日本。”
“作戰期間,如有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再酌情增派兵馬。”
九萬五千人,大明朝已經很多年沒有出動過如此龐大的軍隊了。
這九萬五千人,只是各個軍鎮各京營中的經制之軍,包括蒙古和女真夷丁。但遼東鎮治下那些大量的女真兵,是不包含在內的。
當然,遼東鎮治下的女真人,是大明朝的兵,但不是經制之軍,不發糧,不發餉,只是必須聽從調遣作戰,不在編制之內,只能算炮灰,是不計算在這九萬五千人之中的。
如果將炮灰也算進去的話,總人數肯定是要超過十萬的。
調動如此多的軍隊,進行如此大規模的戰役,而且征伐物件還是大明朝的世敵倭寇。此戰若真的能夠收復日本,那麼在場之人,必然會彪炳史冊,為後世所傳頌,每個人的眼中,都燃著熾熱。
兵部制定的作戰方案,朱翊鈞早就看過。九萬五千人,不是大明的極限,更多的還要考慮到軍需後勤方面。
李氏朝鮮的整個國家體系已經被倭寇摧毀,以朝鮮當下這種混亂的秩序,很難為大軍提供軍需後勤保障。
再加上朝鮮人又是一貫的拖後腿,不會真心實意的為大明提供糧草,前期的軍需後勤保障,更多的還是要依賴大明本土供給。
只要是大明能夠在朝鮮站住腳跟,軍需後勤就可以從當地徵調了。
九萬五千人的大軍,打個朝鮮之役,完全足夠。如果作戰過程中還有需要,就再增兵。
等到收復日本的時候,還會再增兵,但沒必要現在一股腦的把人全都丟過去。
朱翊鈞的目光掃過群臣,問道:“諸位愛卿,以為何人可以統帥軍務?”
大明朝能夠統兵且知兵的文官,有很多,但能夠指揮這場戰役的合適人選,還真是不多。
戰爭,不得不考慮地形因素,這次這個人,必須要熟悉遼東情況,而且還要能夠服眾。
這裡的服眾,不僅僅是要讓各個軍鎮的官兵服你,還要讓滿朝文武服你。畢竟這次大明朝出動了九萬五千精兵,這是大明朝的本錢,絕不是什麼人都有資格指揮這場戰役。
有這麼諸多限定條件之下,人選其實就那麼幾個。
薊遼總督蹇達。
曾任遼東巡撫現三邊總督魏學曾。
原薊遼總督現南京兵部尚書張國彥。
曾任薊遼總督現兵部尚書梁夢龍。
曾任遼東巡撫現內閣輔臣張學顏。
除卻這些人之外,其餘的,能力自不必提,都是有的。但是資歷、威望,遠遠不及以上幾人。
包括歷史上經略朝鮮軍務的宋應昌,他並沒有過巡撫邊地的經驗,他在進入京師為官之前,是山東巡撫。
第一次朝鮮之役中,宋應昌這個一把手的作用,遠遠不如李如松這個二把手。
聽到皇帝問話,三輔張學顏出列,“皇上,臣舉薦兵部尚書梁夢龍。”
朱翊鈞看向梁夢龍,“梁尚書,你的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