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頁(第2/3 頁)
的文章,深情回憶當年他病怏怏幾乎活不下去,魯媽是怎樣的照顧他,後來嫁給他父親,對他們一家人關愛有加。他說,是魯媽帶給了他和父親的好運,從那時開始,他家就一帆風順,人丁興旺。陳冬生有六個孩子,四男兩女。
皇上還是沒有準予他丁憂,卻派廖家二公子去接替陳冬生,讓他回京,任戶部尚書。京中官員對皇上的決定很驚訝,陳冬生從來沒做過這些的,但沒有大臣有反對意見,因為,陳冬生在海東做得太好了,沒人敢懷疑他的能力,再就是,他已經是負一品了,升到一品,也是眾望所歸。廖二公子一直在吏部,也算是能臣,但他還剛升的副二品,這又要升遷,羨慕一眾官員,大家背後只能感慨,親戚就是不一樣,誰要人是皇上的表哥呢?
廖七公子從開始就在軍中,剛開始就是輔助蘇君青的小官兒,慢慢升遷,現在也是四品了,妞兒有了一個兒子,四年後才有了一個閨女,和馨公主的兒子同年,兩人還有結娃娃親的意思,茵茵堅決反對,這才作罷。
&ldo;母親,姐姐的小閨女,和姐姐好像的。長大肯定很漂亮。&rdo;馨公主在茵茵跟前撒嬌。
&ldo;那也不能嫁給你兒子。&rdo;茵茵不能說那些遺傳學的大道理,但她可以從另一個方面說服媳婦:&ldo;孩子太小,不是金童yu女在一起,就一定會幸福,你知道他長大什麼性子?如果兩人合不來,那豈不害了孩子?再說,咱們家又不是為人處事不行,別家的好閨女好兒子不肯和咱們家人結親。&rdo;
馨兒雖然覺得牽強,但婆婆都這麼說了,她的心思也就放下了。
和冬生那麼大的,還有比他還小點的官員,陸續被皇上提拔上來,陳奎秀便要求去翰林院修史,皇上讓他幫忙做好一件事,便準許,陳奎秀接受了皇上的安排,和親家廖三老爺共謀,幫著緊靠大秦國地界的那個韃子部落,把洪熙所在部落滅了。但最後因為沒找到洪熙的屍體,皇上有些不滿意,便把廖七公子調到北疆。
廖七的能力挺強的,在北疆屢屢立功,升遷很快,三十出頭,便是副二品的副帥了。陳奎秀這才讓皇上放了手,年過五旬,翰林院也不用去,直接致休。
&ldo;趁著還能走動,咱們回一趟渡口鎮吧?&rdo;他又沒有在那裡生活過幾天,什麼讓他對這個念念不忘?茵茵問了幾次,他都不說,茵茵最後只好放棄。
坐上馬車,帶了幾個家人,他們就出發了。
說實話,茵茵覺得,這時的風景,雖然很自然,但她看著,還是有點荒涼,就算人口密集的地方,村和村之間的距離也有點遠,馬車經常吱吱扭扭走半天,才看到一個村莊。地裡的莊稼,在她看來,簡直慘不忍睹,麥子穗兒,不及後世的四分之一大,麥杆兒細細的,就像營養不良的孩子,頂著個皮包骨頭的大腦袋,一副支不起的樣子。
陳奎秀卻非常興奮,一路上不停給茵茵講解當地的風俗人情,有什麼特產,哪裡有什麼景緻。當然,他提到的地方,一定是去遊覽的。看到人們建起來巍峨莊嚴的廟宇,或清秀或險峻的山峰,吃著當地人引以為豪的特產小吃,喜歡或許罵一聲徒有虛名,都是讓人非常愉快的。
用了半年時間,才到了渡口鎮,茵茵看到風采依舊的陳家老宅,先是激動,記憶力那些讓她又酸又甜的東西,從心裡咕嘟咕嘟冒出來,蒙在眼前,她不停地用帕子擦眼。
渡口鎮比以前大了,陳家老宅周圍,已經蓋起了很多人家,當年北河水泛濫,成了鹽鹼地,現在也讓人開墾,辛苦耕種,重新變成良田。
茵茵當年蓋起來的旅店,竟然還開著,抹得雪白的牆壁,都變得黃呼呼的,能看出還粉刷過,但那顏色,總是經不住時間的蹉跎。她走後,這店讓人佔了,陳奎秀殺了那惡霸,房子卻沒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