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漲幅上千倍的大生意(第2/2 頁)
請他去店裡喝茶。
這一來二去,李曉凡開始對海黃有所瞭解,並喜歡上了這個珍貴的木頭,還買了幾本海黃最有研究的王世襄大師的《明式傢俱研究》《明式傢俱珍賞》等畫冊。無奈,重生前實在是囊中羞澀,只收了幾個海黃小把玩件。
李曉凡記得重生前林志勇曾聊起海黃的價格行情,海南黃花梨收購價從2000年初的2萬多元一噸,到2018年前後要800萬元至1000萬元一噸。其中,大料從6萬元一噸,漲至3000多萬元一噸。
隨著後來北上廣深一帶有錢人之間流行手串熱,好的海黃原料更是以公斤來計價,要數萬人民幣一公斤。
據林志勇說九十年代時候海黃更便宜,只要幾元、幾十元一斤。
李曉凡算了一下,即使從2000年初開始計算,二十年間,這海黃的價格也翻了至少翻了500倍。
二十年間,申城的房價漲幅與海黃比起來,那也是小巫見大巫了!
至於海黃為什麼漲幅那麼驚人,據林志勇介紹,野生海南黃花梨成才時間很漫長,一般至少要經歷100年才能成才。
而當初海南當地人們並不珍惜這種到處可見的木頭,除了百姓煮飯燒水用作農具造房外,50年代大鍊鋼鐵那個時候,被大量砍伐用於鍊鋼,因為海黃含油量高耐燒、火旺。還有不少被碾成碎料做香料出口東南亞,和橡膠等戰略物資一樣,能換取緊缺的外匯。後來還作為中藥材,被藥材公司收購,流向全國各中藥材基地和藥材廠。
八十九年代改革開放後,國門洞開,先知先覺的港臺地區和國外的商人、收藏者,紛紛湧入中國大陸,不少先知先覺的人開始大量搜刮當時大陸廉價的舊式傢俱,尤其針對海黃、紫檀為主的名貴傢俱。
後面海南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拆房運動掀起,各路商人使盡手法,誘得使用海黃做蓋房用材的百姓拆房,連牛欄杆、牛軛、牛栓、牛犁也順手牽去,搜得不剩一根燒火棍。還有上山下鄉拉網式地搜刮,有活體的刀斧並舉,殘留地下的樹頭樹根,則連根拔之。各種盜伐屢禁不止……
這些瘋狂的舉動,使得本來就存世量不多的海黃越來越珍貴,越來也稀缺,價格也年年暴漲。
如果沒有記錯的話,林志勇曾告訴李曉凡九十年代在海南一帶的海黃價格只有幾十元一斤,相對於二十多年後上千倍的漲幅,“海黃”這絕對是一門值得投資的好生意!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想到這裡,李曉凡趕快從腰包裡取出筆記本記錄下這門生意。
正記錄的時候,突然聽到外面有人敲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