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從浙江象山走出來的工程院院士、著名生物化工專家鄭裕國(第1/4 頁)
院士出生地
鄭裕國院士,1961年11月5日出生於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
象山縣位於浙江東部沿海,居長三角地區南緣、寧波市東南部,瀕臨東海,三面環海,兩港相擁。
象山縣歷史悠久,早在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先民在象山半島生活,塔山遺址是其重要的文化遺存。
春秋時,象山為越國鄞地;秦屬會稽郡;漢為鄞縣、回浦縣地。
唐神龍二年(706年),象山立縣,屬台州。
宋熙寧六年(1073年),析縣境北部置昌國縣(今舟山)。
元屬慶元路,明清屬寧波府。民國初屬會稽道,後直屬浙江省。
1949年7月8日,象山解放,屬寧波專區,後歷經行政區劃調整,最終形成如今的象山縣。
象山縣人才輩出,例如陳漢章是晚清民國著名經學家、史學家,博通經史,著有《爾雅學講義》《中國通史》等。
又如殷夫是著名革命詩人,左聯五烈士之一,其詩歌充滿革命激情,代表作有《孩兒塔》等。
再如潘天壽是現代著名畫家、教育家,擅畫花鳥、山水,筆墨雄渾奇崛,對中國繪畫的傳承和發展影響深遠。
出生地解碼
鄭裕國院士出生於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其出生地對他成為院士產生了深遠影響。
象山縣三面環海,海洋資源豐富,其優美的自然環境,培養了鄭裕國對大自然的熱愛和探索欲,使其從小就對周圍的生物現象充滿好奇,為他日後投身生物工程領域埋下了興趣的種子。
象山作為沿海地區,颱風等自然災害相對較多。
這種環境培養了人們堅韌不拔、勇於克服困難的精神,讓鄭裕國在面對科研難題時,能保持頑強的毅力和不屈的鬥志,堅持不懈地追求科學真理。
象山歷史悠久,早在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先民在此生活。
深厚的歷史底蘊,讓鄭裕國從小受到傳統文化的薰陶,培養了他對知識的尊重和對文化的傳承意識。
同樣,也激勵他在學術道路上不斷追求卓越,為文化傳承和科技發展貢獻力量。
象山在歷史發展中形成了獨特的海洋文化,這種文化強調開拓創新、敢於冒險,使鄭裕國在科研中敢於突破傳統思維的束縛,勇於嘗試新的研究方法和技術路線,探索未知的科學領域。
象山人才輩出,陳漢章、殷夫、潘天壽等傑出人物為家鄉樹立了榜樣。
這種人文環境激勵著鄭裕國追求卓越,讓他從小就有了高遠的志向,立志要在自己的領域取得優異成績,為家鄉爭光。
象山人民勤勞質樸、團結互助的品質,也深深影響了鄭裕國,使他在科研團隊中能夠與他人良好合作,發揮團隊的力量,共同攻克科研難關。
象山縣雖地處沿海,但重視教育,當地學校為鄭裕國提供了基礎的科學知識教育和良好的學習氛圍,啟蒙了他的科學思維,培養了他的學習能力和鑽研精神,為他後續接受更高層次的教育和從事科研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院士求學之路
1979年—1983年,鄭裕國就讀於浙江工學院(現浙江工業大學)化工機械系,畢業並獲得學士學位。
1986年—1989年,鄭裕國就讀於浙江工學院化工工程機械專業,畢業並獲得碩士學位。
2002年—2005年,鄭裕國就讀於浙江工業大學工業催化專業,師從沈寅初院士,畢業並獲得博士學位。
求學之路解碼
鄭裕國院士的求學之路,對他後來成為院士產生了深遠影響。
鄭裕國在浙江工學院化工機械系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