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功勞被人搶了!(第3/4 頁)
手斬殺了窮兇極惡的匪首—侯萬金,為榆林鎮除掉了一個大禍害。
此事上報之後,三邊總督—武之望大喜,好好誇獎了總兵—姜讓一番,並將其子—姜申旭連升兩級、加封遊擊將軍之職,並賞銀五千兩。
訊息傳到鎮北城,不少人為此忿忿不平,這明明是秦鋒立下的功勞,怎麼就變成姜家父子的了?
這世上還有天理嗎?
對此事,秦鋒卻極為冷靜,一不鬧、二不罵,只是認真收集起了姜家父子的情報……
姜家,西北名門望族,子弟世代為官,根深蒂固、勢力龐大,而且一直世襲慶陽衛-指揮使之職,現如今,姜家就更厲害了,出了三個大人物,而且是親兄弟:
老大—姜讓,現任榆林鎮總兵官,為人陰險狡猾,坑人無數,人送綽號:九尾狐狸!
老二—姜鑲,現任山西-大同鎮總兵官,和其兄一樣的狡猾,善於見風使舵、左右逢源,人送綽號:牆頭草!
老三—姜瑄,現任山西—陽和鎮副總兵官,兇狠殘暴,貪財好色,人送綽號:姜閻王!
一門三總兵,這在大明朝的將門當中也是獨一無二的!
另外嗎,人們常說榆林鎮有三害:第一是沙漠、第二是沙匪、第三就是姜家了。
在榆林鎮境內,姜家人橫行無忌、貪汙腐敗,搶男霸女、草菅人命,乾的壞事不計其數……與姜家人相比,之前的鄭千戶都算是個大善人了。
弄明白之後,秦鋒繼續保持沉默,該做什麼做什麼,彷彿什麼事都沒發生一樣。
慫了?
非也!
秦鋒明白,如今自己勢單力薄,根本無法與姜家父子硬碰硬,那樣沒有好果子吃。
不過嘛,早晚有一天自己會飛黃騰達的,到時候,誰吃了我的給我吐出來,拿了我的給我送回來!
姜家父子,等著我的!
……
之後的日子裡,鎮北千戶所一帶很平靜,可西北地區卻一點也不平靜,在天災人禍的雙重壓迫下,不堪忍受的百姓們終於造反了。
崇禎元年—十一月二十日,陝西府谷人—王嘉胤、王自用帶領數千饑民衝進了府谷城,殺掉縣令,開倉放糧,率先挑起了造反的大旗!
十二月十八,漢南人—王大梁率領饑民造反,圍攻府城,斬殺官吏。
崇禎二年—正月初七,刀客-王和尚率領饑民造反,攻佔了延長縣城,將城內的官吏、富戶屠戮一空,並大肆欺凌婦女……
正月十四,米脂人—高迎祥率領饑民造反,攻克安塞縣城,而後一路向南席捲了甘泉、洛川、白水等地,而後殺奔西安府去了。
……
一時間,饑民造反的急報,如同雪片一般飛進了固原城—三邊總督府當中。
三邊總督—武之望,字叔卿,自幼聰慧,好讀書、善清談,萬曆十六年中鄉試解元、次年高中進士……而後加入了東林黨。
面對各地送來的告急文書,這位武總督在思考了幾天幾夜之後,終於想出了一個驚天地、泣鬼神,完美無比的對策:
第一步,找一根白凌子系在房樑上,底下放一個板凳。
第二步,踩著板凳,把腦袋穿過白凌子。
第三步,踹倒板凳!
沒錯,面對民變,一點辦法也沒有的武總督懸樑自盡了,這到是符合東林黨人一向的行事作風:平時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
平時不幹實事,只知道誇誇其談,自命清高,一旦危險來臨,毫無應對的辦法,只能用一死來解脫,給自己弄一個死忠的好名聲……至於江山社稷、黎民百姓怎麼辦,則根本不在這些人的考慮範圍之內!
三邊總督,始設於弘治十年,擁有節制延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