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劉甜甜洗脫罪名(第1/4 頁)
劉甜甜是劉大軍最小的獨女,自小集萬千寵愛於一身,拿的是團寵劇本。
她在外頭有男主男配寵,在家裡有爹媽哥哥嫂嫂寵。
一個農村姑娘,二十多歲的人了,被養的連淘米都不會。
同樣的年紀,劉梅為了弟弟妹妹不被餓死,兩袋大米把自己嫁給了二婚老男人。
劉冬差點餓死了,劉瑤則餓的生啃毒蘑菇,差點也被毒死了。
雖說親戚之間幫是情分,不幫是本分。
但是田秀芳還是覺得劉大軍兩口子太絕情了。
反正這種事她是做不出來。
怎麼說也是自己親侄女,怎麼能做的這麼絕。
你說他們家要真困難還好,問題是劉大軍家那幾年日子好過的很,偶爾還能吃上肉,劉甜甜零嘴那些也從來沒停過。
“那也是人家有本事,咱們沒本事。”
劉母嘆氣。
當初孩子小,丈夫沒了,她一個女人帶著幾個年幼的孩子確實挺難的。
可這就是命,有什麼辦法。
人家過的好,那是人家命好。
她過不好,那是她命醜。
“媽,話不是這麼說的,退一萬步,當初給奶奶養老,鞍前馬後伺候的人明明是你,憑什麼老太太死後家產全給劉大軍家。”
明知道自己弟弟死了,劉母一個人帶幾個年幼的孩子不容易。
劉大軍家明明不差錢,劉老太活著的時候,他們也沒在跟前伺候過,竟然還心安理得把家產全霸佔了。
“那是老太太心偏,沒辦法的事,誰讓咱家窮,不討喜老太太喜歡,都是命。”
劉母是典型的時代的悲哀,愚孝,還迷信,覺得女人嫁人後就該伺候公婆。
從過門開始,劉母就是村裡出了名的孝順兒媳,鞍前馬後伺候劉老太。
即便丈夫死後,劉母還是一如既往孝順劉老太太,把她當親媽一樣伺候。
劉老太太打她罵她,劉母也無怨無悔。
劉母會洗腦自己,這都是她的命,是她命不好,不討婆婆喜歡。
劉老太太死後,家產全給了劉大軍一家子。
劉母也覺得是命,是她命醜,命裡不該有這些東西,跟劉大軍沒關係。
田秀芳:“話是這麼說,他要有點良心,就不該接受這些東西。”
“你這麼說也沒毛病,不過送上門的東西,哪有不接受的理。”
劉母心說,反正她是做不到。
“行了嫂子,你趕緊吃飯吧,飯都涼了。”
劉瑤打斷。
成年人的思維是很難改變的。
劉母今年都四五十歲了,思維早定型了,很難改變。
除了適應,就只能遠離。
跟劉母講道理,那是對頭彈琴。
她都能愚孝到子女都快餓死了,還先緊著劉老太太,劉瑤早對她不抱期待了。
小說裡,劉母性格設定就是這樣,改不了的。
劉瑤也懶的改變她。
反正她嫁人了,往後都是跟江彥一塊過日子,一年到頭就逢年過節回來一兩次。
就是可憐了田秀芳,往後怕是要一直和她媽住一塊了。
倒不是劉瑤嫌棄自家親媽,實在是跟她處不來。
距離產生美。
偶爾住一起還行,長期住一起,劉瑤覺得不是她瘋,就是曹淑芬瘋。
“對對,先吃飯,趕緊吃,一會太陽下山了。”
劉母催促。
農村沒通電,天黑後吃飯就只能點煤油燈了。
劉母這人是天生勞碌命,吃飯特別快,凳子都懶的坐,不多會就吃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