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父母教養方式對孩子的影響(第2/4 頁)
為合適的衣服,而不考慮孩子的個人喜好。同時,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情感交流非常有限,很少有親子之間的親密互動和深入溝通。
(二)對孩子的消極影響
1 可能導致孩子的自卑與叛逆
在專制型教養方式下,孩子長期得不到父母的情感支援和肯定,很容易產生自卑心理。例如,孩子可能會覺得自己無論怎麼努力都無法達到父母的要求,從而對自己失去信心。而且,這種壓抑的環境也容易引發孩子的叛逆情緒,他們可能會故意違反父母的規則來表達自己的不滿。
2 影響孩子的社交與情緒發展
由於孩子在家庭中缺乏情感交流的機會,他們在與他人交往時可能會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情感,或者對他人的情感反應過於敏感或遲鈍。在情緒發展方面,孩子可能會難以控制自己的負面情緒,比如憤怒、焦慮等,因為他們沒有從父母那裡學到有效的情緒調節方法。
(三)轉變的策略
1 增加情感表達與互動
父母要意識到情感交流的重要性,主動與孩子進行情感上的互動。比如,每天抽出一定的時間與孩子談心,瞭解他們的想法和感受。在孩子取得成績時,給予真誠的表揚和鼓勵;在孩子遇到挫折時,給予溫暖的安慰和支援。
,!
2 逐步放寬控制的程度
父母需要逐漸放鬆對孩子的嚴格控制,給孩子一些自主選擇的空間。例如,在選擇課外活動時,可以讓孩子根據自己的興趣來選擇,而不是完全由父母決定。
三、溺愛型教養方式
(一)典型特點
1 高回應但低要求
溺愛型教養方式的父母對孩子的需求幾乎是有求必應,給予孩子極高的情感回應,但在行為規範和學習等方面卻很少提出要求。比如,孩子想要買某個玩具,父母不管是否合理都會立刻滿足孩子的願望;孩子不想寫作業,父母也不會堅持讓孩子完成。
2 過度滿足孩子的需求
這種教養方式下的父母往往會過度滿足孩子的物質和情感需求。例如,孩子在吃飯時,父母會追著孩子餵飯,生怕孩子餓著;孩子在外面與其他小朋友發生衝突,父母總是袒護自己的孩子,而不考慮是非對錯。
(二)對孩子的不良影響
1 孩子可能缺乏獨立性與挫折承受力
因為父母總是過度滿足孩子的需求,孩子很少有機會去獨立完成一件事情,從而導致他們缺乏獨立性。例如,孩子可能到了很大的年齡還不會自己穿衣、整理書包等。而且,由於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沒有經歷過挫折,他們的挫折承受力非常低,一旦遇到困難就容易一蹶不振。
2 容易養成自私與任性的性格
孩子在溺愛的環境中成長,會逐漸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方式,只考慮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而不顧及他人。例如,在與小朋友分享玩具時,他們可能會拒絕分享,表現得非常自私。而且,他們會因為父母的縱容而變得任性,想要什麼就必須得到,否則就會大發脾氣。
(三)改善的方法
1 設立適當的界限與規則
父母要開始為孩子設立一些必要的界限和規則,讓孩子明白生活中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隨心所欲。比如,規定孩子每天只能看一定時間的電視、玩一定時間的遊戲等。
2 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例如,讓孩子自己學會穿衣、洗漱、整理房間等,讓他們在實踐中逐漸提高自己的獨立生活能力。
四、忽視型教養方式
(一)主要表現
1 低要求與低迴應
忽視型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