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矮豐三號(第1/2 頁)
“我從單位走的時候,邢局長幫我寫了封信,說我這次出事他也有責任,所以就給我推薦了個工作,他有個同學現在在深圳當領導,哪邊正缺人,讓我過去投靠他一段時間!”不等李啟雲發問,李耒便解釋道。
“而且邢局長還說了,這段時間我最好不要留在河陽!”這句話是李耒自己加的,以防家裡人不讓自己走。
“最好不要留在河陽?”李啟雲皺起眉頭,雙手背後琢磨起來。
過了一會兒,才緩緩點頭,“也是,現在河陽縣的情況還不明朗,你要是留下,估計會有人從你這兒找突破口,還是走了的好!等大局已定再回來!”
“邢局長也是這麼說的,到時候會給我打電話!”這個倒是真的,邢書望珍惜人才。
“那就在家待兩天,後天就走!路上小心點!”李啟雲沒有瞻前顧後,考慮清楚了就果斷支援。
“我念大學的時候也去過不少地方,而且深圳那邊也有人照應,不會有事的!”李耒這麼說只是為了讓家人放心,實際上他可不一定會去邢書望同學那兒。
跨過一條水渠,便到了自家的麥田邊,李耒習慣性地打量著小麥的長勢,地裡種的是矮稈小麥,麥稈約莫八十厘米高,麥穗已經灌漿,長得虎頭虎腦,很是惹人喜愛。
“這是‘矮豐3號’吧?長勢不錯,今年一畝地怕是能打七百多斤?”這種小麥實在是太有名了,李耒一眼便認了出來。
後世冬小麥畝產能到一千斤乃至一千二百斤,要是隻有七百多斤,農民就該哭了。
但這可是1983年,李耒在協助編纂《新中國農業史》的時候,看過相關資料,1952年全國小麥平均畝產只有488公斤,連一百斤都不到,1976年提升到6斤,1980年漲到255斤。
中原省是糧食大省,河陽縣水土條件好,平均畝產比其它地方高一些,前些年的畝產也只不過是五百來斤而已,現在漲到七百斤,絕對是大豐收。
“對,就是‘氣死牛’,這麥種好,要是早些年就能種上,也不至於捱餓了!”李啟雲露出發自肺腑的笑容。
他雖然是老師,但一直把自己當成農家人,對一名農家人來說,沒有什麼比莊稼豐收更讓人高興的了。
“為啥叫‘氣死牛’?”李耒很好奇。
“哈哈,你想麼,麥子打完了麥稈用來幹啥?還不是用鍘刀鍘碎了餵牛?以前的小麥麥稈高,牛吃得多!現在換成矮杆小麥,產量上去了,麥稈少了!牛乾的活多了,吃的卻變少了,那還不得被氣死?”李啟雲臉上笑開了花。
“哈,這倒真滴是啊!”李耒直接笑噴,“要是趙老師知道你們把他辛辛苦苦培育出來的麥種叫‘氣死牛’,真不知道會是啥表情?”
當然,李耒也知道父親是在開玩笑,農村人多珍惜耕牛啊?怎麼捨得讓它吃不飽?
“這麥種是你老師培育的?你這會去深圳從省城走吧?回學校不?我去準備點東西,你帶給趙老師,幫我們好好感謝下他!”李啟雲忙問道。
“不是不是,趙老師在西北農大呢!我們當年學過他的教材,所以才喊一聲老師!”李耒給李啟雲講起了趙洪璋和“矮杆三號”的故事。
“趙老師可是咱們國家小麥育種的這個!”李耒豎起了大拇指,“他二十二歲從西北農學院畢業,三十八歲就當上了學部委員!”
學部委員就是日後的院士,那怕是剛建國的時候,不到四十就能成為院士那也是相當了不得的。
“趙老師最早培育的是‘碧螞1號’,高產、還能抗麥鏽病,1959年種植達9000多萬畝,創造了咱們國家乃至世界上單一小麥品種年種植面積最高紀錄。”
“六十年代,趙老師又主持選育出‘豐產’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