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收麥(第1/2 頁)
梅子黃時雨對詩人來說是浪漫的,可對農民來說卻是太可怕了;因為梅子黃的時候,正是麥收時節,這時候要是來場雨,那大半年的收成就泡湯了。
農村有句話,“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丟”;這說得是小麥蠟熟期才是收割的最佳時期,如果收割時間不對,小麥畝產量會減少100斤左右。
蠟熟期籽粒的內含物呈蠟狀,硬度隨熟期程序由軟變硬;此時葉片枯黃,籽粒變硬,呈品種本色,含水量在20以下,莖稈含水量20-30。
此時麥粒養分會倒流入秸稈,造成粒重下降,每畝產量減產將達30公斤到50公斤,如遇陰雨連綿,籽粒又會生芽發黴,品質變差,損失更大;所以每到這個時候必須爭分奪秒,在最短時間內把麥子收完,並祈禱千萬不能下雨。
按道理說,一天最好的收麥時間是:9點—11點、16點—18點;這兩個時間段內麥子不潮溼,容易脫粒,且不過於乾燥。若麥稈過於乾燥,麥粒容易自動崩開,不容易做到顆粒歸倉。
但為了早日把所有麥子都收穫歸倉,也顧不了這麼多了,天剛矇矇亮,他們便開始了收割。
李耒彎下腰,弓著身子,左手抓住成熟的麥稈,右手把鐮刀深入到麥稈根部,然後用力一拉,只聽得呲啦一聲,麥子就被割掉了,左手抓住割掉的麥稈,輕輕地放到地上,然後,重複以上的動作成百上千次……
幹了沒多久,腰就開始痠疼,鋒利的麥葉兒在身上割出一道道傷痕,麥芒紮在身上癢的難受,可也只能強忍著,自己少割一點,父母就得多累一會兒,這時候誰也不能偷懶休息。
“嚓、嚓、嚓……”只聽鐮響,不見交談,現在誰都沒力氣說話,一門心思放在割麥子上。
等到太陽快挪到天空正中的時候,這塊地終於割完了,李耒緩緩站直身子,拳頭放到背後錘起腰來。
“娃他媽,你回去做飯,我們把這些麥子運回去就到下一塊地,待會兒你把飯送過去!”李啟雲招呼著大夥兒到樹蔭下喝水休息。
“呼~~呼~~”吳河東坐在地上,喘得跟破風箱一樣,他年紀大了,身體又不怎麼好,猛幹一早上可是把人累壞了。
“老哥,喝口水!”李啟雲從放在樹蔭下的桶裡舀了一碗加鹽的茶水給吳河東遞過去,流汗太多,必須補充鹽分才行,免得電解質紊亂。
這水也是溫熱的,冷水固然解渴,可大熱天猛灌涼水容易把人激壞,這些細節都是老百姓在千百年勞作過程中積累出來的經驗。
幾碗水灌下去,大家總算是恢復了一點兒,李啟雲也不馬上催促他們幹活,看天上的雲相,今天肯定是不會下雨了,所以不急這一時半會兒的,多休息一會兒,接下來才能更好的幹活兒。
吳河東剛摸出菸袋鍋,李啟雲就掏出一包紅牡丹拆開散了過去,吳河東抽了兩口,誇起了李耒,“你這個大學生幹農活也是一把好手哩。”
“跟您比還差得遠啊,剛被您拉下兩丈遠!”李耒放下茶碗道。
“你乾的是稍微慢點,可一看動鐮就是行家,你這麼割省力氣不傷腰,不像我家這個信球,光知道賣傻力氣,說了好幾回都不聽,再這麼幹下去,不出一個禮拜,他就累壞了!”吳河東罵著自家兒子。
“等他腰疼幾回就學會了!順昌,你馬上就要結婚了,可不敢把腰弄壞了!”李啟雲半開玩笑半認真說道。
吳順昌羞得腦袋都耷拉到褲襠了,劉來娣剛開始還不太明白,腰疼跟結婚有啥關係?可馬上就會想起村裡,和那些已經結婚了的婆娘一起納鞋底時候,聽她們說過的大膽話語,不由得臉也紅了。
抽了兩根菸,喝了半桶茶水,大傢伙繼續起來幹活,先把收好的麥子用挑擔挑回家裡在曬穀場上擺好,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