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談判(第1/3 頁)
443sx
一開始,四大糧商認為中國只能從美國進口大豆,但是後來中國採購團在烏克蘭、俄羅斯、巴西、阿根廷等國連續斬獲大單,他們對這一趨勢進行了限制,卻又發現中國早就利用東南亞的轉口海港提前儲備了大量大豆,等他們耗盡資金把這批大豆儲存也消耗乾淨,以為中國再也沒有辦法的時候,竟然又冒出來個哈薩克,一次性就給中國提供了一百萬噸大豆!
這下他們終於堅持不下去了,首先他們的資金已經消耗殆盡,不管是繼續輸入資金還是找高盛、摩根斯坦利拆借都很不容易;其次,美國國內那些種植大豆的農場主也給了他們不小的壓力,如今大豆收穫已經有段時間了,他們還沒有大規模啟動收購工作,如果再不開始,肯定會出問題。
最重要的是,哈薩克地處歐亞大陸最深處,歐美對這個國家的干預能力極弱,哈薩克在外交上最重視俄羅斯,接下來就是中國,然後才能輪到歐美,四大糧商沒辦法像控制南美一樣干涉這個國家的大豆出口。
而且哈薩克擁有放眼全球都排名靠前的農業潛力,一百萬噸大豆遠不是他們的極限,如果把中國逼急了,加大在哈薩克和其它中亞國家的農業投資,那麼四大糧商在全球市場的份額還會進一步降低。
“難怪他們當初在入世談判的時候,最終選擇了在大豆等領域讓步,原來他們早有準備,是我們太過傲慢,小看了他們!”四大糧商將其歸結為中國已經預料到了他們會在大豆領域展開進攻,從而在好幾年前就開始佈局。
實際上這些大多都是李未的功勞,而為了這場仗,他更是早在十來年前就開始準備,當初進入哈薩克市場的時候,他就說服納扎爾巴耶夫,啟動了北部大豆種植計劃,在融資、技術、種子、農機等各方面為適合種植大豆區域的哈薩克農民提供幫助,鼓勵他們種植大豆。
十多年的堅持讓這一計劃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如今哈薩克內大豆種植面積擴大至150萬公頃,總產量提高至300萬噸以上;作為一個人口僅有一千五百萬的國家,哈薩克自己肯定是消化不了這麼多大豆的,他們每年都能騰出兩百多萬噸的大豆出口給中國。
這一數額對日後的中國來說絕不算多,但在當下,卻足以決定這場戰爭的勝負,很好地扮演了壓垮四大糧商最後一根稻草的角色,讓他們失去了獲勝的希望,只能向李未他們求和,主動發起談判。
“總算是贏了!”訊息傳來,中儲糧、中糧等機構的領導也是長出一口氣,趕緊擦去額頭的冷汗,這段時間他們也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四大糧商頂不住了,其實他們也快到崩潰的邊緣了。
中儲糧最後丟擲的那一百萬噸大豆其實是裸單,他們的倉庫裡已經沒有這麼多大豆了,而哈薩克那趟列車裡也並非全都是大豆,大半都是小麥,他們玩得只不過是古代戰爭中用沙土冒充軍糧以鼓舞士氣的套路罷了,好在四大糧商認慫,要不然崩潰的就該是他們了。
“太險了!就差這麼一點兒,要是四大糧商還有錢吃下我們的單子,那我們可就真輸了!”高總到現在依舊心有餘季,如果真發生這樣的事情,這間辦公室裡還不知道有多少人要丟帽子。
“所以說有時候遇到事情還是得咬牙堅持啊!其實四大糧商那邊日子也不好過,他們遲遲不肯開始收購大豆,美國的農場主都快鬧翻了,而且再這麼下去,我們今年說不定真不需要從他們這兒購買大豆,一旦今年不買,未來肯定也不會買,丟掉全球最大的客戶,這個責任他們可承擔不起,也沒辦法跟股東交代!所以他們認慫也就成了必然!”李未寬慰道。
“那麼接下來就是談判了!可以預想的是,他們在談判桌上肯定還會繼續擺架子,向我們施壓,開出各種苛刻的條件逼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