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5 頁)
系的。每前進一步都需要走曲折的道路;作出艱鉅的努力;而且都會有人把取得的成績歸之於資本主義而把產生的問題歸之於社會主義。因此堅持這樣的社會主義在“社會主義低潮綜合症”存在的大背景下;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實際上都是需要勇氣的。
2�動員能力的可持續性
執政黨的動員能力;是它的執政能力強弱的重要標誌;也是全社會動員能力強弱的關鍵所在。集中力量辦大事;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體現。這種動員能力在建國後的兩彈研製、衛星上天、一批重大工程實施中顯示出來;在2003年戰勝“非典”中、在2008年初南方應對多年不遇的冰雪災害中也充分顯示出來;在“5?12”汶川地震抗震救災及舉辦2008年奧運會上又集中地表現出來;更不要說在建國前、建國初在戰爭中所表現出來的巨大動員能力了。當然要正確發揮這種優越性;必須遵循實事求是、具體分析的精神;在實施過程中要有腳踏實地的作風;把寶貴的力量真正用到刀刃上;防止有些地方對它的誤用濫用;防止以它為藉口;來搞不切實際、做做樣子的形象工程之類勞民傷民的事情。 。 想看書來
改革開放30年:快速轉型中的中國社會(9)
所有這些表明;中國社會這種巨大的社會動員能力;使它可以應對任何不利於自己的困難、風險;表明自己具有極強的自我調適能力。誰對此估計不足;誰就會在中國問題上留下“測不準”的記錄。
現在;隨著中國社會重心日益下移;這種巨大的社會動員能力;被重點用來實施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兩大基礎工程:城市和諧社群建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當今;這兩大工程正在全國範圍蓬勃開展。我們在全國各地的調查和考察表明;中國城鄉基層社會;正在用建設性的反思批判精神;透過制度創新;把社會公平正義落實到我國微觀制度的方方面面。無論在制度安排的公平方面;還是百姓認可的公平方面;無論在合理地配置社會資源和社會機會、重點解決民生問題上;還是在解決突出社會問題、社會矛盾和社會風險上;無論在使全體人民受益方面;還是在讓弱勢群體共享社會發展成果方面;無論在減少居委會的行政性、增加自治性;還是在培育和健康發展社群組織與建立社群服務體系方面;都在逐步取得進展。我們的調查和考察也表明;各地是在把資源和力量用於夯實社會主義的基礎;其中包括利用資本主義一切可以利用的東西;但絕不是在“自下而上”走資本主義道路。
3�黨的領導的無可替代性
在近來的社群調查中;我和我們的團隊對此有了新的認識。
第一;越是陌生人的世界越需要有社群黨組織的支撐。
社會建設、社群建設;是為了在一個市場經濟的陌生人世界裡;構築人際關係和諧的、互助合作的新的社會共同體。這個社會共同體;在宏觀上叫做和諧社會;在微觀上叫做和諧社群。要在陌生人的世界中建設和諧社群;關鍵是要找到能夠整合社群各種陌生人的主導力量;找到社群凝聚的核心力量。從各地的經驗看;這個力量主要是社群共產黨員組成的基層黨組織(黨支部或黨總支或基層黨委)。正是他們的工作;把陌生人世界重新連線起來、整合起來。各地的調查使我們認識到;在中國研究社群建設如果看不到以黨建帶社建;以基層黨組織為整合陌生人世界的主導力量;創造新的連線這個基本經驗;就不可能理解中國社群建設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也不可能真正理解中國社群建設最大的特色。在中國;沒有任何社會力量能在基層起到這樣的整合作用。在對北京建外街道這個最典型的陌生人的世界的考察中;我們深切感到;越是陌生人的世界越需要有社群黨組織的支撐。
第二;全國社群運轉模式都離不開作為領導核心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