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頁(第2/2 頁)
的中心,此時已成為十八國聯盟議事的地方,最後經過一陣爭吵,十八國聯盟決定增援波斯帝國。
他們共集兵五十萬,其中大清出動五萬鐵騎和五萬步卒,其他各國籌集三十萬火槍手,五萬長矛手和五萬騎兵。
其中火槍手使用的火槍超過一半還是火繩火槍,其實各國並不想這麼早就和大華帝國發生戰爭。
因為大清從大華帝國獲取的槍枝告訴他們,大華帝國的火槍已經可以六連射,這個數字對於此時的各國來說是極端恐怖的。
十八國聯盟的軍事研究中心雖然能夠仿製出大華帝國的轉輪式步槍,卻造不出與之配套的子彈,他們看出了該子彈底部物質的作用,卻搞不明白此物是如何提煉出來的。
這讓各國首腦很苦惱,特別是英法等強國,這麼強大的單兵武器,再配合人多地廣的大華帝國,破壞力簡直是無法估量的。
為此,十八國聯盟只能退而求其次,開始大力興建槍械工廠,生產米尼彈式火槍,對於各國的技術籌備來說,仿製滅清火槍壓力並不大。
就在這時,荷蘭方卻提出了異議。
因為英法等國若走陸路,等到了波斯,估計黃花菜都涼了,而且經過萬裡長徵的援軍戰力剩下不了多少,而讓大清獨自派兵去救援,康熙委派的特使索額圖卻果斷拒絕。
這一下,盤踞在亞歐非之間的奧斯曼帝國一下子成了眾人的眼中釘,因為奧斯曼霸佔著地中海和黑海,使各國的援軍無法及時、方便的援助波斯帝國,畢竟歐洲各國從海路到達波斯帝國要迅捷方便許多,透過交涉,奧斯曼帝國又不肯放行。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