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章 何太后的忌憚(第1/2 頁)
這一日,先是左慈師徒獻上紅薯、土豆、玉米,隨後又有太史令劉洪及一眾名師大儒,進獻已經編撰完成的《乾象曆》,最後更有夜郎夷及林邑國遣使內附,並獻上棉花和占城稻。
一眾公卿及朝臣三呼“大漢當興”後,便簇擁著大將軍劉表、左慈師徒以及太史令劉洪等人,一道去往皇宮拜見皇帝劉辯及何太后。
皇宮之中,何太后聽聞大將軍劉表領著一眾公卿及朝臣入宮拜見,她忙與皇帝劉辯一道在崇德殿召見眾人。
一番躬身見禮之後,劉表自是再次拜道。
“蒙陛下及太后聖德,今朝有三喜臨門,足以使得我大漢越發興盛!”
“其一,仙師左慈、葛玄二人自東州大地,尋回紅薯、土豆、玉米三種高產作物。”
“這三種高產作物有現今糧食三倍左右的產量,這足以使得我大漢子民不再受饑荒之苦。”
“其二,先帝時期,太史令劉洪便已開始編撰《乾象曆》。現如今有鄭玄、陳紀、荀爽、韓融等名師大儒相助,《乾象曆》終於得以修成,特進獻於朝廷。”
“其三,壯節侯傅燮鎮守交州有功,目下夜郎夷與林邑國再次遣使內附,並獻上疆域圖冊及棉花、占城稻等物。”
“有此三物,大漢興盛之日不遠矣,還請陛下及太后厚賞左慈、劉洪、傅燮等人!”
隨著劉表話語,自有宮廷守衛將紅薯、土豆、玉米、占城稻、棉花、《乾象曆》以及夜郎夷和林邑國疆域圖,呈遞到皇帝劉辯的龍案前。
皇帝劉辯生性頑劣,何太后也只是個精於宮鬥之人,他們對於紅薯、土豆、玉米、占城稻、棉花以及《乾象曆》,都沒有太大的感覺。
畢竟他們都不缺吃喝,也不必擔心飢寒之苦。
但聽得夜郎夷與林邑國遣使內附,兩人卻是都變得興致勃勃起來。
皇帝劉辯自然高興在自己的統治下,大漢能夠開疆拓土,至於何太后則有心與拓地千里的鄧太后比個高下。
聽得劉表興致勃勃的奏報,再聽得劉表為左慈、劉洪、傅燮等人請功之時,何太后也自是開懷道。
“且厚賜左慈、劉洪、傅燮各一千金,此外再加封壯節侯傅燮食邑為三千戶。至於他們三人的其餘官職封賞,且由大將軍與諸位公卿商議便是。”
聽得何太后許下的賞賜,眾人自是躬身拜謝一番。
正當劉表準備領眾人躬身告退之際,司徒丁宮及司空劉弘相視一眼之後,卻是齊齊朝著皇帝劉辯及何太后拜道。
“啟稟陛下及太后,不管是左慈師徒東尋紅薯、土豆、玉米,還是太史令劉洪及一眾名師大儒編撰《乾象曆》,亦或是夜郎夷與林邑國遣使內附。”
“大將軍劉表在這幾件事中都居功至偉,還請陛下及太后也一道賞賜大將軍。”
聽得司徒丁宮及司空劉弘之言,其餘公卿及朝臣亦躬身拜道。
“大將軍在這幾件事中著實居功至偉,還請陛下及太后厚賞大將軍!”
皇帝劉辯及何太后自然是不知道,劉表在這些事件中的功績。於是有心鳴不平的一眾公卿及朝臣,自然要為劉表請功一番。
一眾公卿及朝臣固然是好心,但在皇帝劉辯及何太后眼裡,卻多少有些逼宮之嫌了。
畢竟“恩出於上、權不下移”,哪有這麼堂而皇之的,向皇帝劉辯及何太后討要賞賜的。
劉表在眾人為自己請功之際便覺不好,畢竟自己都已經是位列三公之上的大將軍,爵位更是一萬八千戶的高平侯了。
再這麼封賞下去,豈不是有功高震主乃至封無可封之嫌。
正當劉表準備開口推辭之際,面色不虞的何太后,卻是轉眼間便已笑容滿面。
“不曾想大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