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頁(第2/3 頁)
囊繼續上路了。後來,有人在浙江赤城山看到過他。
太歲與靈芝
先說發生在唐朝寧州的一則短新聞:
當地農民耕地,在地裡掘得一物,樣子類似堆積在一起的菌類,上面似乎有上千隻眼睛一樣的東西,農民不知挖到的是什麼,把它移到路邊,行人大多也搖頭不知,直到一個西域胡僧出現:&ldo;你挖到的是太歲,快埋掉,否則……&rdo;
農民雖沒讀過什麼書,但也在老人那聽到過這樣一句話:&ldo;別在太歲頭上動土!&rdo;驚恐中,他趕緊將太歲移回原處,埋進土裡,但一年後他和家人還是死去了。
在太歲頭上動土,歷來被認為將會招致災禍。這種禁忌有著悠久的歷史。
在比唐朝還遙遠的時代,人們就對太歲充滿敬畏,認為太歲充滿神秘色彩,見過它的人萬中無一,一旦遇上則是極惡的凶兆。
關於太歲出現的新聞不止此一條。
段成式在《酉陽雜俎》中也有記載:山東即墨縣百姓王豐掘地見一肉塊,&ldo;大如鬥,蠕蠕而動&rdo;,王豐擔心遇見了太歲,慌忙把坑填上,但晚了,&ldo;肉隨填而出,豐懼棄之&rdo;,那肉塊追至王豐家,&ldo;經宿肉長,塞於庭&rdo;。幾日後,王家老少全部暴斃而亡。在這裡,令人恐怖的是太歲不斷變大,最終塞滿了王家的庭院。
太歲到底是什麼?
太歲並不是虛構出來的東西,在人間確有其物。
它是一種生在土壤裡的非常少見的&ldo;介於原生物與真菌之間的黏細菌複合體&rdo;。它有一個特點:假如你拿刀切一塊,它馬上又會長上。所以,在古人看來,太歲具有超能力。
當然,也有不怕太歲的。
晁良貞能判知名,性剛鷙,不懼鬼。每年,恆掘太歲地豎屋。後忽得一肉,大於食魁,良貞鞭之數百,送通衢。其夜,使人陰影聽之。三更後,車騎眾來至肉所,問太歲:&ldo;兄何故受此屈辱,不仇報之?&rdo;太歲雲:&ldo;彼正榮盛,如之奈何!&rdo;明失所在。(《廣異記》)
晁良貞曾在地裡挖出一個太歲,不但不害怕,還抽了太歲數百鞭。後來,有一天晚上,他偷聽到有聲音問太歲為什麼受辱而不報仇,太歲沮喪地說:&ldo;晁良貞精氣強盛,我拿他也沒辦法啊!&rdo;轉天,那個倒黴的太歲便不知道逃到哪兒了。看來,太歲也是看人下菜的,欺軟怕硬。
另外,據古書上記載,倘若在地裡挖到太歲,雖為凶兆,但若立刻抽它百鞭,便可免除災難。晁良貞用鞭子抽打太歲的初衷即在於此。他很幸運,最後把太歲搞定。但也有不成功的:&ldo;上元末,復有李氏家不信太歲,掘之,得一塊肉。相傳雲:&l;得太歲者,鞭之數百,當免禍害。&r;李氏鞭九十餘,忽然騰上,因失所在。李氏家有七十二口,死亡略盡……&rdo;
在上面的故事中,李氏用鞭子抽打了太歲九十多下,快到一百下時,太歲忽然消失不見,隨後其家七十二口死亡殆盡,可謂功虧一簣。其實,對付太歲,還有一個辦法,就是直接把它蒸著吃了,即以毒攻毒,一如下面故事中主人公所為。但意外的是,當主人公吃完後,發現那不是太歲。
蘭陵蕭逸人,亡其名。嘗舉進士,下第,遂焚其書,隱居潭水上,從道士學神仙。因絕粒吸氣,每旦屈伸支體,冀延其壽。積十年餘,發盡白,色枯而背僂,齒有墮者。一旦,引鏡自視,勃然發怒,且曰:&ldo;吾棄聲利,隱身田野間,絕粒吸氣,冀得長生。今亦衰瘠如是,豈我之心哉?&rdo;即還居鄴下,學商人逐什一之利。凡數年,資用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