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頁(第1/3 頁)
歷史告訴我們,每次大變亂中都會走出一些強勢人物。這次也不例外,出了宇文泰和他的兄弟獨孤信。這兩名武川人以小兵的身份參加了六鎮起義,失敗後歸屬到成功鎮壓了&ldo;六鎮暴動&rdo;的青年梟雄爾朱榮部下,隨後迅速成長起來。
後來,陝西、甘肅一帶的關中地區爆發變亂,宇文泰隨軍入關鎮壓,在徵戰中脫穎而出,成為&ldo;武川軍團&rdo;的新領袖。此時,獨孤信在荊州為將。宇文泰蕩平關中,盤踞長安時,爾朱榮已死,部下高歡繼續掌權,遙控北魏政府。永熙三年(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帝出逃至長安,北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獨孤信聽到訊息後,單槍匹馬地跟隨著這位皇帝也奔向了關中。
在關中,獨孤信成了宇文泰最主要的助手之一,因軍功顯赫,與元欣、趙貴、於謹、李弼、李虎、侯莫陳崇等人被西魏皇帝封為柱國大將軍,又稱&ldo;八柱國家&rdo;。這裡的李虎,就是唐高祖李淵之祖父。每名柱國大將軍之下,又管轄兩名將軍,獨孤信手下二將軍之一叫楊忠,他就是後來的隋文帝楊堅之父。
宇文泰死後,世子宇文覺建北周,獨孤信以開國元老身份被封為太師。皇帝宇文覺很年輕,大權為宇文泰之侄宇文護所掌握,他打壓諸元老,逼迫獨孤信自殺。獨孤信死了,但他的三個女兒卻為家族帶來了他永遠也無法想像的輝煌,因為她們分別嫁給了宇文泰之子周明帝宇文毓(這裡稱&ldo;長生周武帝&rdo;不確切,因為周武帝宇文邕是宇文毓的弟弟)、楊堅(後來的隋文帝)和李昞(生唐高祖李淵)。也就是說,中古時代的隋唐兩大帝國,血脈盡出自獨孤信……
斷頭復生記
脖子幾乎被砍斷後,人還能不能活?
要是身首異處了,人一定會死嗎?假如將其fèng合上呢?發生在唐代宗大曆元年(公元766年)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切皆有可能。
故事的主人公是唐朝大將周智光的部下邵進。
周智光在唐朝中期以勇健著稱,善騎射,屢有戰功,受到當時在軍中監軍的權宦魚朝恩的賞識,在很短的時間內以小兵身份升至華州刺史,又任同、華二州節度使和潼關防禦使。
周智光雖善戰,但性格張狂,傲慢跋扈。
有一年,吐蕃、回紇、党項聯合入侵唐朝,朝廷派周智光出戰,大勝西域強兵,一路追殺至鄜州。當時,周與另一位朝臣杜冕有間隙,戰至鄜州時,趁機殺死了該州刺史張麟,並活埋了杜冕家眷近百口。由於周智光手握重兵,又能打,所以代宗皇帝也不敢採取什麼行動,只有安撫杜冕,由坊州刺史改任其為梁州刺史,以躲避周智光。
此後,周智光更為驕縱,把與自己不睦的朝臣都列入刺殺目標,遂有御史中丞孫龐充被刺事件發生。與此同時,他佔據華州,專門打劫各地州郡向朝廷進奉的貨物,襲擊商人,豪奪金銀,使得很多本應途經同州赴京趕考的書生都繞道而行。周智光聽後非常惱怒,伏兵劫殺更甚。
本故事中,周智光收納亡命,大掠周邊,也知道自己成了朝廷眼裡的釘子。為偵察朝廷的態度,派部下邵進潛入都城打探動向。很快,邵進回來了,告訴周智光:&ldo;長安方面對您沒疑心,更沒行動!&rdo;
周智光不信,認為部下是在隱瞞朝廷的態度,一怒之下喝令斬殺邵進。人頭落地後,站在一邊的周智興的屬下崔顒進言:&ldo;朝廷羸弱,將軍勇武,防禦番兵,全為依仗,不敢對您採取措施,也是常情,為何將邵進殺了呢?&rdo;
周智光雖兇狂,但不渾,細一想,有道理,就很是後悔,急忙叫人將屍首送赴邵家,意欲重葬。
隨後,奇怪的事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