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頁(第1/3 頁)
主人公空山遇鬼的故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詩情營造下的空幽氛圍;或者說,所呈現出的一種純粹的詩意的世界。
這是唐人的情懷。
出現在志怪中的這些詩,跟著名詩人寫的作品相比,其實並不差,正如明代楊升庵曾言:&ldo;詩盛於唐,其作者往往託於傳奇小說、神仙幽怪以傳於後,而其詩大有妙絕今古一字千金者。&rdo;
不速之客
唐德宗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揚州,夏夜。城市的燈火依次而滅。西郊有一處別墅,住著士人周濟川和他的幾個弟弟。
哥兒幾個都很好學,每每坐在一起讀書,這天晚上講學完畢,已是夜半三更,大家上床睡覺。就在周濟川快入夢時,忽聽到窗外&ldo;咯咯&rdo;有聲。在他確定不是做夢後,便起身向外窺視,於是看到了一生中最恐怖的場景:
庭院中,月色下,有個小小的骷髏,看身長不過三四歲的模樣,腦袋自然也是個骷髏。他正圍著庭院轉圈,一會兒雙手交叉,一會擺動手臂,骨節間相互摩擦,聲音令人毛骨悚然。
周濟川慌忙喊起幾個弟弟。
他們起來後,看到窗外的景象,互相對視,嚇得大氣也不敢出。
諸兄弟中,膽子最大的要數一個叫周巨川的。周巨川鼓足勇氣,沖窗外大聲呵斥。剛呵斥完第一聲,白骨小孩就跳上臺階;呵斥完第二聲,小孩已鑽進屋子;呵斥完第三聲,小孩跳上床了,開口道:&ldo;阿母,餵孩兒辱汁。&rdo;
周巨川揮掌擊去,小孩遂倒,但眨眼的工夫,又出現在床上。此時,周家僕人聽到動靜,手持刀棒趕來。
小孩繼續說:&ldo;阿母,餵孩兒辱汁。&rdo;
周家僕人在周巨川帶領下,一擁而上,用刀棒砍擊,小孩的骨架一點點斷折,可很快又聚合在一起,再次喃喃說:&ldo;阿母,餵孩兒辱汁。&rdo;
周濟川叫僕人用布囊將小孩裝起來,竟然得手。
他隨後叫僕人把小孩扔到四五里外的枯井。一路上,布囊裡的小孩依舊喊著:&ldo;阿母,餵孩兒辱汁……&rdo;
僕人把小孩扔入枯井。那井似乎太深了,布囊扔進去後,很長時間都寂靜無聲。僕人大恐,急忙跑回來。
正如我們推測的那樣,第二天夜裡,小孩又出現在庭院裡,這一次他手裡拿著昨天包裹他的布囊。緊接著,他再一次跳進屋中。
周家兄弟這覺算是沒法睡了。
周家諸人又用昨晚的辦法,用布囊將小孩裝起來,這一次用繩子將袋口繫住,又拴上了一塊石頭,把他沉入河中。當然,沒過幾天,小孩又蹦蹦跳跳地來了,這一次,一手執布囊,一手執繩索。
周家兄弟提前準備了一塊巨木,將其中間鑿空,把小孩裝進去,然後用鐵葉包住兩端,用鐵釘釘牢,又墜上重石,投於大江。扔下去時,有童聲幽幽地從巨木中傳出:&ldo;謝謝你們送我棺材……&rdo;
周濟川,汝南人,有別墅在揚州之西。兄弟數人俱好學,嘗一夜講授罷,可三更,各就榻將寐,忽聞窗外有格格之聲,久而不已。濟川於窗間窺之,乃一白骨小兒也,於庭中東西南北趨走,始則叉手,俄而擺臂,格格者,骨節相磨之聲也。濟川呼兄弟共覘之良久。其弟巨川厲聲呵之,一聲小兒跳上階,再聲入門,三聲即欲上床。巨川元呵罵轉急,小兒曰:&ldo;阿母與兒辱。&rdo;巨川以掌擊之,隨掌墮地,舉即在床矣,騰趠之捷若猿玃。家人聞之,意有非,遂持刀棒而至。小兒又曰:&ldo;阿母與兒辱。&rdo;家人以棒擊之,其中也,小兒節節解散如星,而復聚者數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