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頁(第1/2 頁)
想拍馬屁卻拍到了馬腿上,阿合馬這事做的太掉鏈子了。雖然忽必烈沒有動怒,但輕叱兩句已經讓阿合馬惶惶不安,再加上剛才真金的確把他嚇到了,忙跪地上連連叩頭:&ldo;奴才該死,奴才嘴拙!&rdo;
忽必烈有些煩躁,揮揮手把他攆出去了。這回回走之前還象徵性地抹了兩把淚,惹得忽必烈又氣又笑的。
&ldo;阿合馬媵奴出身,舉止猥鄙,又貪圖小利,入省堂為官有失朝廷顏面。&rdo;真金轉而勸道。
&ldo;他一個奴才還能掀起多大的浪頭?先用著吧,這回回理財還是有幾分本事的。&rdo;忽必烈言語間有些不悅了。
真金見狀,不好再勸,只得低頭稱是。
第53章 獻策
入夏以後,朝廷收到的都是好訊息。七月,丞相史天澤擒獲李璮,就地誅殺。李璮之亂終於平息,之後就是戰後安撫整頓事宜。
捷報傳回中央,文臣們紛紛上表賀喜,忽必烈聽著這喜信,卻面無快意,只是問史天澤派來的使者:&ldo;史丞相為何不將逆賊押回開平審訊,反而私自處置?&rdo;
使者像是有備而來,卻也不慌亂:&ldo;李璮就擒後,合必赤大王審問時,這逆賊反而誣賴萬戶嚴忠實、史丞相等與他事先勾連卻背約不來。史丞相怕這廝誣陷忠良,擾亂人心,不得已擅自誅殺,如今已上書自劾。&rdo;說著,還遞上了一封書表。
忽必烈命人取過來,略略瞅一眼,就擲在一邊:&ldo;史丞相以大局為重,朕能明白。如今李璮服罪,餘孽未平,你回去告訴史天澤先盡心做事。這些待回來再說。&rdo;
忽必烈雖言辭寬緩,卻沒有不追究責任的意思,使者面上略有不安,也只道了聲&ldo;是&rdo;就退下了。
……
使者離開後,一同前來的真金卻留下來,見忽必烈面上了無喜色,不禁憂心,小心探問道:&ldo;逆賊已死,父汗身體也大好了,為何怏怏不快?&rdo;
忽必烈嘆了口氣,面色沉鬱:&ldo;真金吶,史天澤自行處死李璮,這裡面怕是大有文章。&rdo;
真金聞言,面上也沉肅起來,沉吟片刻,緩聲道:&ldo;先前李璮據濟南,傳檄各地世侯,而少有人響應,朝廷出兵,諸位世侯又踴躍平叛,忠心可鑑。李璮所言,不足為信,怕只是想拖人下水,誣害忠良罷了。&rdo;
&ldo;他說的也未必不是真的罷?那些世侯自治一地,軍民兼管,豈是真的安分守己?&rdo;忽必烈冷笑著,眼色冷冷的。
我瞄了一眼他的眼神,也覺得渾身冷颼颼的。他經此一事,頗受震動,眼下疑心重重,怕是有點&ldo;被背叛妄想症&rdo;了。
&ldo;察蘇,你想什麼呢?&rdo;我剛剛坐正,不料又被他揪了出來,果然自己的小心思都逃不過他的眼睛,只得老老實實交待:&ldo;父汗,眼下叛亂初定,人心惶惶不安,正是需要朝廷安撫之時。就算諸位世侯與李璮真有交結,也都是前事,父汗還真的要一一追究嗎?&rdo;
如今我已習慣忽必烈讓我參議朝政,每逢問話我都打起精神,全心應付,不敢有半點懈怠。
真金聽了,也微笑點頭,給我助力:&ldo;父汗,察蘇說的有理。此番平亂以擒首惡為要,賊患已平,正是朝廷懷柔安撫之時。昔日光武帝劉秀大敗王朗時,曾將部將先前通敵的信札付之一炬,不予追究,麾下將士遂感激涕零,誓死效命;魏武帝曹操初破袁紹,檢獲部下與袁紹&l;暗通之書&r;,也盡將書焚以靖眾疑。父汗寬厚仁明,何不為光武、魏武之事?何況璮賊隻言片語,根本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