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頁(第1/2 頁)
二、增開牛莊(後改營口)、登州(後改煙臺)、臺灣府(選定臺南)、淡水、潮州(後改汕頭)、瓊州、鎮江、南京、九江、漢口等十處為新的通商口岸。
三、外國人憑&ldo;執照&rdo;可以進入中國內地自由傳教、遊歷、通商;外國軍艦和商船可以駛入長江及各通商口岸。
四、擴大領事裁判權。外國人之間的糾紛,中國不得過問;中國人與外國人的爭訟,須在領事官監督下由中外雙方官員&ldo;會審&rdo;。
五、修改稅則,減輕商船噸稅。
六、賠償英國白銀400萬兩,賠償法國白銀200萬兩。
七、鴉片允許進口,徵稅銷售。
俄國除享有與英法美同樣的利益外,還在《中俄天津條約》裡規定:&ldo;中國與俄國將從前未經定明邊界,由兩國派出信任大員秉公查勘,務將邊界清理補入此次和約之內。&rdo;這就為俄國已經掠奪、將要掠奪的中國領土的主權變更埋下了法理性伏筆。
中國吃了大虧。在列強的聯合威逼下,向世界強權集團作出讓步。事情如果到此為止,也不枉吃一塹,長一智。可怕的是,吃一塹,增一愚,清政府一定要用他們的外交錯誤將國家推向災難的深淵。
本節主人公僧格林沁,就在這樣的背景下走向外交前臺。
僧格林沁(?‐1865),博爾濟吉特氏,科爾沁旗(屬內蒙古)蒙族人。其父畢啟,為四等臺吉(旗長助理)。嗣父索特納木多布齋,尚嘉慶帝女,無出,故選僧格林沁入嗣。因為這層關係,他在道光五年(1825)襲封科爾沁札薩克(旗主)多羅郡王。道光十四年(1834)授御前大臣,補正白旗領侍衛內大臣等職,出入禁中,最被恩寵。鹹豐初,率蒙古騎兵拱衛京師,與太平軍、捻軍多有大戰,因而&ldo;威名震於海內&rdo;。鹹豐五年(1855)加封博多勒噶臺親王,並擢其子為二等侍衛。
鹹豐八年(1858)三月,英、法、美、俄四國專使齊集大沽口海面時,鹹豐帝似乎就有了一絲危機感。四月十一日(5月21日),鹹豐帝命僧格林沁率軍進駐通州,督辦京師防務。前一日,大沽口已經失陷。鑑於時局激變,四月二十三日(6月2日),鹹豐帝授僧格林沁為欽差大臣,節制京津一帶的軍事防務。與此同時,桂良、花沙納開始了與四國使節的天津談判。在這個敏感的和談時段,僧格林沁和他的蒙古騎兵擔負著國防預備隊的作用。條約續簽,列強撤退,僧格林沁始於當年七月由通州移師海口(雙港),通盤部署以大沽口為中心的國門防務。
有幾個底線性的認識,應當說在任何時候都是成立的。
其一,僧格林沁愛國;
其二,僧氏仇洋蔑洋;
其三,他有建炮臺、設水師、增強津門防務的辛苦作為。
&ldo;作為&rdo;就比&ldo;不作為&rdo;強,這是僧格林沁與葉名琛的巨大差別。以建炮臺為例,僧氏上任後不但修復了被毀的炮臺五座,增置重炮數十門,輕炮上百門,而且從天津到山海關海防一線,也都一一加築了炮臺。如海口、北塘、蘆臺、澗河口、蒲河口、秦皇島、石河口等地,經人督修,一年間便形成了相互呼應的半月形海防壁壘。因而從傳統海防的意義上評估,僧格林沁還算盡心盡力。
問題出在他的戰爭觀或外交觀上。他以為戰爭可以解決中西方的衝突,於是以&ldo;主戰派&rdo;的硬漢子形象打響了大沽口守衛戰。守衛戰勝利,僧氏贏得了舉國英名以及朝廷的&ldo;御用珍服&rdo;之賜。但他不明白,選擇戰爭就要將戰爭進行到底。當一次&ldo;小勝利&rdo;引發&ldo;大報復&rdo;的時候,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