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頁(第1/3 頁)
抗日戰爭的慘烈,在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中國軍人為國而做的犧牲,亦在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因為失敗連連,失地連連,抗日之戰的初期與中期,曾被中國人當作&ldo;失敗&rdo;接受與承認。加上東北出了個溥儀的&ldo;滿洲國&rdo;,綏遠出了個德王(德穆楚克棟魯普)的&ldo;蒙古聯合自治政府&rdo;,北平出了個王克敏的&ldo;臨時政府&rdo;,南京出了個梁鴻志的&ldo;維新政府&rdo;,最後王、德、梁、汪合流又出了個冒牌的南京&ldo;中華民國政府&rdo;,漢奸與漢奸現象,讓人懷疑中華民族精神的主流是否還能經受住內憂外患的雙重侵蝕。此時,嚴重的形勢已經不是&ldo;尚武精神&rdo;的失落了,在一個巨大的國土扇面上,因為承受不了異族入侵者的威脅利誘,一大批風雲人物早已放棄了最基本的民族信念,數典忘祖,認敵作父,將歷史上層出不窮的賣國主義發展到了極致‐‐這便是死不要臉面,明明&ldo;賣國&rdo;,還要宣傳為&ldo;曲線救國&rdo;。有這種驚人的上層背叛、上層賣國相比照,我對膽小一些、怯懦一些、甚至當了逃兵的人生發了寬容;這些人總是與媚顏事敵、為虎作倀者不在一個&ldo;質&rdo;的層面上。基於這一對比,本節既然不將&ldo;賣國主義&rdo;作為一個批判重點,當然也應該減緩對&ldo;尚武精神失落&rdo;的批評,轉而從積極的方面,對堅持抗日的中國軍人與中國平民給予充分肯定。
繞了一個圈,為本書的重心轉移作些解釋,也為本書接近抗日英烈的人性真實作些鋪墊。
上一段,我用兩個&ldo;絕無僅有&rdo;形容抗戰慘烈和犧牲巨大。抗戰勝利六十多年後,中國人還在傳遞並放大著對日本人兇殘的恐怖。有一種比較,即蘇聯人打敗了德國法西斯,勝利了的蘇聯人中間並未反彈出一種&ldo;恐德症&rdo;;中國人戰勝了日本法西斯,勝利了的中國人中間總是拂不去&ldo;恐日症&rdo;的舊夢。這是為什麼呢?
可能是宣傳出了毛病。挖掘&ldo;大屠殺&rdo;的物證,固然有利於不忘國恥;但迴避&ldo;抗戰&rdo;的戰場較量,將&ldo;抗日戰爭&rdo;省略為一場日本人的&ldo;大屠殺&rdo;,卻是有意無意在抹殺中國將士的英雄業績和英雄精神‐‐而這才是愛國主義、英雄主義的真正教材。
讓我們再一次回復抗日戰爭&ldo;慘烈性&rdo;的話題。
一般史書,都承認或接近如下概述:
八年抗日之戰,大會戰22次,重要戰役200多次,各種抗日戰鬥不下20萬次。
戰爭中,中國一度喪失26個省、1500個縣市的600萬平方公里土地。受戰爭之害者達2億人。中國軍隊傷亡331萬人(其中死亡130萬人),中國百姓傷亡842萬人。因為戰爭,中國直接經濟損失達313億美元,間接損失204億美元,這還不包括臺灣與海外華僑的損失,也不包括416億美元的抗日軍費。如果計算間接損失,八年抗戰,中國傷亡了3500萬人,損失了5600億美元資產。&iddot;輧&iddot;輰&iddot;訛
最後的勝利也是巨大的:八年間,中國抗日武裝殲滅日本侵略軍150萬,殲滅偽軍118萬,受降日軍128萬、偽軍146萬。
一方侵略,處於進攻態勢;一方反侵略,處於防守態勢。攻守相當,這才有激戰與惡戰。對中國人而言慘烈的會戰與戰役,對日本人同樣也是死亡陷井。因而,本文要正告國人的是:抗日戰爭的慘絕寰宇,正是中國軍民在頹勢、弱勢背景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