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頁(第1/2 頁)
「好!」李治難得坐朝,看到宮人奉獻表來,滿心歡喜。大唐與突厥自開國以來的戰爭,似乎即將隨著裴行儉的勝利班師而畫上句號了,「眾卿說說,這兩名賊首,如何處置啊?」
紫衣班的朝臣中,居首的侍中裴炎首先站了出來:「賊首可惡,實在當斬。」
李治正準備允准,天后卻示意一旁的婉兒拿出早已準備好的奏表:「賊首來降,況裴將軍前已許諾不殺,皆有奏表在此,侍中不知底細,不可妄言。」
看到奏表,李治也是一驚,自己好像從未見過這封奏表,剛想質問天后為何暗通外將,又覺得奏表是大臣明呈,實在稱不上「暗通」,轉念又彷彿想起天后曾遣人來告知過,當著眾臣的面又不好發問,只得順著說下去:「對呀,我怎麼把這事兒給忘了。既是歸降,免我大唐折損兵馬,也算是有功,為彰大唐仁德化外之意,那就赦免了他們吧。」
「陛下不可。」裴炎這次的態度很堅定,立刻跪了下來,「賊首原無意歸降,是阿史那伏念被程務挺等將威脅追趕,又遭回紇的逼迫,不得已而降。留下終歸是禍患,待我大軍一撤,無異於放虎歸山吶!」
「這……」李治又沒了主意,侷促地看向天后。
此時天后卻是一臉鎮靜,絲毫沒有尷尬的意思,只是徐徐發問:「裴將軍的許諾,是奏過以天子的名義作出的,若依了裴相公的意思,豈非是宣告天下大唐無信?」
「裴將軍不知賊惡,作此妄允,實是一過,然行軍有功,宜小進加封,而賊首之事,關乎大唐安危,是否再興兵戎,在此一念,實不可錯失良機啊!比起國家之重,小小一諾算不了什麼,況且密奏僅此時朝臣知而天下人不知,也並未損貶天威。」
「裴相公說得對!」李治被勸服了,還側身問了問天后,「不知天后還有什麼高見?」
整場議論都像是君臣對戲,天后微微一笑,示意婉兒將奏表收起來:「妾沒有意見,一切聽憑天皇處置。只是勞煩裴相公親自去一趟監斬,裴將軍的性子,若非侍中親往,斷然不會奉旨。」
天后居然這麼容易就答應了,裴炎也是有些意外。這裡似乎已經能聽到兵甲之聲,來不及多想,裴炎領旨出去,上了丹鳳門外早為自己備好的馬。
王師凱旋,長安百姓夾道歡迎,裴行儉騎著馬在最前面,遠遠地正看見一人一騎朝自己奔來,心下猜著可能是有詔命了,於是令隊伍停下,自己先下馬來。
「裴行儉接旨!天皇陛下口諭:賊首阿史那伏念、阿史德溫傅所行可惡,實在當斬,命裴行儉即將此二人斬於軍中。」
「什麼?」還沒聽完旨意裴行儉就從地上跳起來了,「天皇可有看末將的奏表?殺不得啊!」
「裴將軍想抗旨麼?天皇就是放心不下將軍,怕將軍因小失大,才特意命僕來宣旨。難道僕身居侍中之職,也要被將軍懷疑矯詔麼?」裴炎略有不悅。
裴行儉死瞪著裴炎:「我要見天皇!殺此二人,突厥必亂!」
「裴將軍在擔憂什麼?突厥業已被裴將軍滅國,裴將軍所言之突厥,究竟是在哪裡?天皇就在宮中坐殿,等著將軍帶人頭獻上。將軍若不想讓天皇難堪,就奉旨吧!」
「奉旨?」裴行儉冷冷笑了,知道聖諭在上,自己又擁兵,不敢反駁,滿是無奈地吩咐身邊的副將程務挺,「程將軍,奉旨吧。」
於是血濺街市,裴炎騎著馬代替裴行儉走在了最前面,兩顆血淋淋的人頭被裝在精緻的匣子裡送進了宮中。
李治宣令為紀奇功,改元「開耀」。
朝後,裴行儉至紫宸殿交兵,不出意外,天皇稱病不在。裴行儉看到天后坐在上首,依然不免於心中慨嘆。
「臣參見天后。」
「裴將軍勞苦功高,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