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咸陽城外,盛世前的鼓角聲(第2/6 頁)
「正是。」
李瑄笑道:「小娘子今年幾歲?」
「八歲!」
小女孩吐出這兩個字。
「和我女兒一個年歲,望你茁壯成長,一樣永樂。」
李瑄走過去半蹲下握了握小女兒的小手。
他非常憐惜。
他不想以最大惡意去揣測,希望她們的父母,有的確實有難處,迫不得已將自己的父母遺棄。
而李瑄的舉動,震驚堂主王青山。
這可是皇帝,在百姓心中勝過李世民的至尊。
竟能這樣屈身。
真如傳說中一樣,心懷蒼生。
官吏們知道,至尊一直以來踐行仁德。
哪怕上位不是很光彩,仁德之心依舊在。
特別是皇宮之中,禁止選秀。
李瑄的理由很簡單:蒼生皆苦,色比德重乎?
意思是百姓還在受苦,君王哪能不去操勞天下事,而藏於明媚後宮呢?
從三宮六院到宦官,什麼宗廟社稷大事,說得冠冕堂皇,無非就是皇帝一己之私罷了!
「小郎,你叫什麼?」
李瑄又問旁邊的一名小男孩,他的臉較為粗糙。
「至…尊,此孩兒不能聽,不能言。草民為他起名為王明。」
王青山向李瑄說道,語氣顫抖緊張,他只是連鄉試都不能的窮酸書生。
官府招募慈幼堂管理者的要求是識字,許多文人因輕賤而不願,他因養家餬口而來。
幾年下來,歷經磨難,也與孩童們產生感情。
在不忙的時候,用他淺薄的知識,教一些孩童識字。
「他可感受到我的聲音。」
慈幼堂是一個令李瑄難過的地方,他起身吩咐禁軍大將軍薛錯:「去殺兩隻羊,燉肉給孩子們吃。」
「遵旨!」
薛錯退下去吩咐。
安撫一番小孩兒,他又在王青山的帶領下,進入內屋,看望簡陋房屋內的嬰兒。
沒有母乳,狀態不是很好。
「現慈幼堂有多少孩童,歲數幾何?」
李瑄向王青山問道。
「回至尊。咸陽慈幼堂自天寶七載建立,彼時已收攬棄嬰。歷經多年,現慈幼堂有嬰孩七十八位,最小者月餘,最大者已十歲。」
王青山向李瑄回答道,
慈幼堂屬於大唐所提倡的「仁」,與儒家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符合。
李瑄建立慈幼堂,無疑是浪費錢財的。
但這是陽謀,哪怕與李瑄政見不同,也無法去拒絕,怕被戳脊梁骨。
楊國忠夠自私自利了,他只敢削減慈幼堂資費,不敢取消慈幼堂。
「嬰兒都吃什麼?」
李瑄又問王青山。
「只有米粥,偶爾請咸陽城中一些奶水充足的婦女喂一次。」
王青山回答道。
「營養不足,嬰兒夭折不少吧!」
李瑄聽到這話,立刻聯想到這一點。
「三四個孩子,只能一個養大。」
王青山已親手掩埋不少嬰兒,有些棄嬰一送到濟生堂,就已無藥可救。
「佈局慈幼堂,任重而道遠!」
李瑄緩緩說道。
他心中的計劃,窮其一生,不知能否普及。
儘快讓所有慈幼堂擁有棉衣棉被。
牛奶透過消毒,製成奶粉,到達慈幼堂,才能使夭折率降低。
同樣,也可應用於普通百姓家中。
在慈幼堂外轉一圈,李瑄看到慈幼堂的耕地。
一共上百畝,由王青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