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頁(第1/2 頁)
對霍恩先生來說,洗衣女僕級別不夠,不必格蕾絲特意去見。
日子就在這種氛圍下,過去了幾天,很快就到了禮拜日。
僕人們穿著自己最體面的衣服,集體去教堂做禮拜。
英國的教徒們現在大多已經不推崇清教徒式的生活,轉而推崇福音教。
福音教將家庭放在了十分神聖的高臺之上,也把原本被教會形容得十分邪惡的婦女和兒童,轉化成了天使的形象。
婦女們被認為是聖潔、賢淑的,而且天生比男人具有更高的道德水準。
她們被賦予「家庭天使」的美稱,因此體麵人家的主婦,應該養尊處優,不得參加那些象徵著貪婪和好勝的有報酬的工作。
格蕾絲的母親安妮之所以不贊同她外出工作,也有這個原因。
因為在這個時代,女人一旦外出工作,就顯得不「金貴」了。
而各個中上階層的家庭,為了證明自己是個合格的福音教徒和大家長,也會要求僕人們定期做禮拜,每天虔誠禱告。
伊登莊園也不例外。
格蕾絲穿著最好的一套新禮服,和兩位管家以及女僕長坐在同一輛馬車裡,前去教堂。
為了鍛鍊自己的拉丁語,她隨身帶著一本拉丁版的聖經。
女僕長貝絲對此十分好奇,「您能看懂拉丁文,克里斯蒂先生?」
得到了肯定的回答後,貝絲難掩羨慕,「我連英語都還沒有認全呢。」
萊斯利先生冷著臉轉向窗外,心裡冷笑。
這小子可真能裝啊!
那明明是貴族學院才能學的東西,一個平民出身的窮小子,在這裡擺譜!
下一刻,格蕾絲的行動就讓他臉色鐵青。
她正用拉丁語,給貝絲朗讀馬太福音,發音與萊斯利先生在書房聽公爵大人朗讀聖經時說過的一樣標準。
萊斯利先生不情願地想到,也許這小子真的與其他人不同,是霍恩先生所說的那種「落難的白天鵝」。
晨間的陽光,溫柔地照在格蕾絲的身上,使她的金髮愈加耀眼。
長長的睫毛在眼下投下一片陰影,穿著男士禮服的格蕾絲,在其他人眼中俊美得不像話。
這樣溫柔而無攻擊性的美,讓人很難產生厭惡感。
至少在馬車裡這段時間,萊斯利先生對她的看法有了那麼一點改變。
「從那時候,耶穌就傳起道來,說,天國……」(2)
格蕾絲端正地坐在教堂的中排,她本人經過夢境,早已不信宗教,不過當做文學作品來聽,也無不可。
女僕中有許多是本地人,基本都住在克戈索爾鎮。
禮拜過後,她們寄存掉自己的帽盒,換上平時出門見人的帽子,搭乘公共馬車,結伴回家。
而男僕們通常不是本地人,他們四處跳槽,尋找更好的就職機會,一般到了兩年,可以拿到推薦信的時候,有了更好的工作,他們就會毫不猶豫地跳槽。
這會兒他們也成群,準備出去找樂子。
只不過格蕾絲可不會和男僕們混在一起,跑去小酒館還好說,萬一他們要去什麼不純潔的地方,那可就尷尬了。
獨自一人在外工作,沒有朋友和家人。
此時的格蕾絲,感到格外孤單。
她嘆了口氣,鑽進了馬車。
……
「克里斯蒂先生,郵差送來了您的信和包裹。」
剛一到總管室,小聽差就把一個包裹和一封信送到了格蕾絲手上。
是媽媽!
格蕾絲揮手示意小聽差可以出去了,便迫不及待地拿起拆信刀,開啟了信封。
為了避免信件被別人看到帶來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