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瞎折騰(第1/2 頁)
被王初民拒絕以後,張月娥也沒閒著,託人到鎮上給田廣文說親。兒子是城裡戶口,鄉下丫頭可不得好好挑挑。
這是馮雪瑩後來才知道的,畢竟生活在農村就沒有秘密可言,每個人都生活在別人的審視中。
馮雪瑩也沒空操心別人的事,她還在琢磨著靠手裡的50塊錢乾點啥,能不能折騰點小買賣,掙個過年錢。
剛好,雪琴放寒假了,不僅多了一個幫手,還有了去縣城的交通工具。
那輛老腳踏車還是馮德昌用手工費換來的。他是個木匠,經常去附近村裡打傢俱,手工費不貴,但有了額外的收入,就比其他人寬裕很多。
兩年前,馮德昌去王新莊打傢俱。主人老李家是殷實人家,兒子又是吃公家飯的,條件比一般村民好很多。
娶媳婦不僅打了一套柳木傢俱,還買了一輛嶄新的腳踏車。
他家裡的老二八大槓顯得有點多餘,就和馮德昌商量,能不能拿它頂打傢俱的手工費。
馮德昌幾乎沒猶豫就答應了。
雪琴馬上要上初中,學校就在王新莊,差不多有六里地,沒個腳踏車,來回跑著吃飯根本來不及。
他早就盤算著想買一輛,可新車最便宜的也要兩百元左右,的確有點吃力。再加上大字不識幾個的老農民,進城都分不清東南西北,根本不知道去哪兒買。
剛好有現成的,車子還可以騎幾年,拿工錢頂賬也划算,自己不虧。
從那以後,馮雪瑩家也有了腳踏車,她們姐妹三人都會騎了,連馮德昌也在女兒們的鼓動下學會了。
這兩年,腳踏車成了馮雪琴牌的,其他人摸不上,除了假期。
馮雪瑩在放假前就一直在想掙錢的事,可限制條件太多,想到的又一一被自己否定了。
最後,她決定賣一點年貨。
大家都說“窮一年,不窮一節”。哪怕這一年過得有多不容易,過節的時候要盡力做一點好吃的。尤其是春節,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也是為來年開個好頭。
在貧窮又艱難的日子裡,年貨是農村人的儀式感,也是他們最樸素的精神寄託。
雖然這時候物質匱乏,但城裡的東西還是要豐富很多。很多人一輩子都沒進過幾次縣城,更別說市裡或是省城。
住在山裡的人,總覺得山的那邊還是山,自己能夠看到的天就是全世界。
這是交通不便利和資訊差帶來的,當然,這也只有馮雪瑩知道。
西北的冬天,綠色蔬菜和水果確實少,縣城雖然有一些,但價格太高。拿回來如果賣不掉,很快就會壞掉。
馮雪瑩想來想去,乾貨最合適。瓜子、花生、糖,再就是木耳、腐竹、海帶等。
她知道過年的時候大家都想嚐個鮮,但又沒錢買太多。她就打算按照幾十年後商家的方法,食物都按最小單位賣,乾貨都泡好,想買多少都可以。
有了這個想法後,接下來就是行動。她興高采烈地告訴家裡人,除了雪琴,沒有一個人支援自己。
他們都說馮雪瑩是瞎折騰,這些東西鎮上都有賣的,誰會來買她的。
可馮雪瑩覺得這是個機會,做成了不光可以掙個過年錢,還能改變家人對自己的看法,為以後做事打基礎。
她用各種辦法勸說家裡人,其他人先不說,周桂花就第一個不同意。她不能由著孩子胡鬧,五十塊錢也是錢,那是一家人從牙縫裡省出來的。
怎麼說都不好使,馮雪瑩急了,“奶奶,如果我掙不了錢,今年別給我做新衣服了,鞋也不買了,這樣行不行?”
“實在不行,明年的我也不要了。”
一看孩子這麼認真,再加上雪琴也在旁邊幫腔,周桂花終究不忍拒絕,她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