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收豌豆(第1/2 頁)
王天宇開著手扶先回了趟柳樹村,把王秀芬送回家,又拉了幾袋子麥子。
這個時代,在農村買東西,有錢未必好使,但有麥子一定好使。
有些東西大家自種自用,根本不知道市場上的價格,你給他多少錢他都覺得不划算。
如果用麥子交換,就可以商量。
馮雪瑩知道,其實用麥子換東西,很多時候是不划算的。
商店裡換醋和鹽,賣菜的人跟前換菜,人家都把麥子的損耗算進去,一斤按照八兩的價格算。
村裡的人早就習慣了,不會把麥子換成錢,再去買東西。大家只有看到滿屋的麥子,心裡才能踏實。
馮雪瑩做了兩手準備,錢和麥子,哪個划算用哪個,人家認那個用哪個。
進了樂民縣的葛家莊就發現,確實比柳樹村冷一些,他們明顯覺得鼻子裡有種被凍住的感覺。
馮雪瑩用圍巾包著臉,睫毛和頭髮上結了一層白白的霜。
大冷天的,他們得先找個地方暖和暖和。
來之前,陶玉萍就囑咐過天宇,讓他們去她孃家,村裡的事她爹會幫著打聽的。
他們一路走,一路問,找到了陶玉萍的孃家。
王天宇見過陶家人,他給陶大伯和陶大媽介紹了姑爹和表妹。
陶大伯把客人讓進門,就讓陶大媽去宰雞。
親家一家都是爽利人,玉萍嫁過去他們放心。人家難得上次門,怎麼說也不能怠慢了。
陶家的條件一般,兩個兒子分出去過了,老兩口只有兩間土房子。
他們明事理,知道自家姑娘嫁得好,卻從來不主動麻煩女婿。
王天宇說明來意後,陶大伯立刻表態,村裡豌豆很多,要多少有多少。
這邊靠近山,能種的土地本來就不多,又以沙土為主,除了種點吃糧,其他都種豌豆和土豆。
大家的生活條件可想而知,多的是吃雜麵的人。
這對來買豌豆的人來說,絕對是個好訊息,豌豆的價格應該不會很高。
馮雪瑩向陶大伯打聽,豌豆換麥子都怎麼換的。
陶大伯是個實誠人,毫無隱瞞地說:“一般都是一斤麥子換一斤二兩,碰上不太好的豌豆,可以換一斤半。”
馮雪瑩眼睛一亮,這個價格比他們預期的還要低。
“她姑爹,我家裡也有,都是今年的新豌豆,你們先拉兩袋子,就按照一斤半算。”陶大伯對馮德昌說。
“這可使不得。”馮德昌連忙擺手,“該多少就多少,大家種地都不容易。”
最後還是馮雪瑩敲定價格,就按照一斤二兩算。
他們來一趟,必須把車裝滿再走,可不能跑空趟。
陶大伯帶著他們來到了劉磨坊家。他給人磨面,也有人換白麵,換麥子的,他最清楚誰家豌豆多麥子少,需要換。
他們進門就碰到了一個姑娘,滿頭滿臉都是麵粉,包著頭巾也能看出來她長著一張圓臉,還有一雙圓溜溜的眼睛。
她衝陶大伯打了招呼,就進了磨坊。
王天宇在馮雪瑩耳邊說:“長得真圓!”
馮雪瑩笑著拍了他一下。
他們進屋和劉磨坊正聊著,剛才的圓臉姑娘也進來了,摘了頭巾的她,臉盤子顯得更圓了。
“圓圓,給客人倒個茶。”劉磨坊對她說。
這邊話音剛落,王天宇忍不住“噗嗤”一聲笑了出來,沒想到讓自己說中了。
馮雪瑩也憋著笑,就去拍他,順便把頭藏到他背後。
劉圓圓抬頭看著他倆也笑了,劉磨坊看了一眼,卻皺了一下眉。
年輕孩子談物件,也得分個場合,當著大人的面,這著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