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頁(第2/3 頁)
同。在中國少數民族中,匈奴使用鐵製工具較早,顯系受漢人影響。故至少在匈奴貴族與夏后氏之間是有一定血緣關係的。據史書記述,自周以降,匈奴即甚強盛。戰國時,燕、趙、秦三國鄰近匈奴,時遭匈奴搶掠,因之三國皆修築長城,以為屏障。秦始皇時,先將匈奴逐出河套,繼之修綴長城,採取以守為主的長期防禦方略。劉邦滅掉項羽後,移兵反擊匈奴,被冒頓單於圍困於白登,危而後解。漢初各帝皆未能排除匈奴侵擾,唯有權借和親,嫁女納幣,以求粗安。武帝憑數世之蓄積,靠舉國之人力、財力,對匈奴大張撻伐。匈奴被迫遠徙,漢之兵馬財貨損耗亦至巨,致使&ldo;每內虛耗&rdo;、&ldo;官民俱匱&rdo;。往後匈奴雖不足為漢大害,然侵掠邊境之事,仍不時發生。至漢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貴族因爭奪單於位,發生內訌。神爵四年(前58年),匈奴左地貴族共立稽侯狦為呼韓邪單於。宣帝五鳳元年(前57年),釀成&ldo;五單於爭立&rdo;的局面。五鳳四年(前54年),呼韓邪單於與其兄郅支單於戰鬥失敗,單於庭遂為郅支佔有,於是呼韓邪決計降漢。宣帝甘露二年(前52年),呼韓邪款五原塞。次年正月,朝見天子,漢隆重接待,居之北邊,賑以穀食。郅支單於亦遣子入侍,圖謀離間漢與呼韓邪的關係,未能得逞,乃西行經略右地,初尚得手。但由於郅支驕橫,未能得到西域諸國擁戴,落得孤立困厄,在赴康居途中,&ldo;人眾中寒道死,餘才三千人&rdo;。漢元帝建昭三年(前36年),郅支被漢西域都護甘延壽、副校尉陳湯設計謀殺。早在漢元帝永光元年(前43年),呼韓邪已歸塞北單於庭。呼韓邪聞郅支死,且喜且懼,喜者勁敵已除,懼者畏漢襲之。乃於漢元帝竟寧元年(前33年)再次朝漢,並求婚以自親。漢元帝以後宮良家子王嬙(字昭君)賜之。自匈奴內亂,呼韓邪首次朝漢,至此已三十年,漢匈關係基本良好。昭君出塞之後,漢、匈更加親善。王莽時,因莽一再輕侮匈奴單於,致使雙方關係惡化,邊隙又起。東漢之初,匈奴經過六十餘年較為安定的生活,種人繁殖,勢力增強。中土多年戰亂,元氣損傷,故劉秀對匈奴採取息事寧人措施,除賂遺匈奴財帛外,還將幽、並二州人民往常山(在代郡)、居庸關(在上谷郡)東南遷移,另外,增添邊地屯兵,修築亭候,設定烽燧。匈奴貴族仍不時侵犯,上黨、扶風、天水、上谷、中山等郡並受其害。劉秀建武二十四年(48年),匈奴上層貴族爭奪單於位的鬥爭又趨激烈,並正式分裂為南北二部。建武二十六年(50年),漢為南單於比立庭於去五原西部塞八十里處。繼又聽南單於入居雲中。後南單於與北單於交戰不利,漢又令南單於徙居西河美稷,並設護匈奴中郎將以佑護之。南單於亦自置諸部王,助漢戍守北地、朔方、五原、雲中、定襄、雁門、代郡,皆領部眾,為漢郡縣偵探耳目。從此,南匈奴人眾過著比較安定的生活,人口日益繁衍。至漢和帝永元二年(90年),南匈奴黨眾最盛,領戶三萬四千,口二十三萬七千,勝兵五萬。北匈奴則連年內亂,眾叛親離,南匈奴攻其前,丁零寇其後,鮮卑擊其左,西域叛於右。加以天災,人眾向南匈奴及漢朝投降者前後相屬,於是南單於一再給漢上言,宜及北虜分爭,出兵討之。漢兩次遣軍大舉遠徵,出塞各三、五千裡,較之前漢武帝時,費力少而戰功多。北匈奴主力從此退出漠北,其故地尚有十餘萬戶,皆為自北南下的鮮卑人領屬。從而促成了鮮卑日後的強盛。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