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聖言國策,執掌東荒,永盛大帝徹底坐不住了(第3/11 頁)
好,你誇我兩句,我是學生還是你外甥都無所謂。
說的不好,我只是天子門生,不是你外甥,你可以對我有意見,但你不能對你外甥有意見,而且是你讓我說的。
拿捏的剛剛好。
“說,別廢話了。”
永盛大帝被顧錦年氣笑了,這傢伙怎麼感覺時時刻刻防備著自己一樣,太在乎君臣之意了。
不過他明白這是一件好事。
古今往來,有多少權貴王侯,就是死在‘隨意’上。
總覺得自己當年立下汗馬功勞,也總覺得皇帝還是當年那個好兄弟。
“聖上。”
“學生認為,治大國,若烹小鮮。”
顧錦年也不開玩笑了,神色無比嚴肅道。
這是他的想法。
“哦?”
“何意?”
永盛大帝聽到這話,頓時來了興趣。
把治國當做烹小鮮?這還真是頭一回聽啊。
有點意思。
“陛下,大夏王朝,人口極多,一郡,一府,一縣,哪怕是一個村,當中的勢力都是錯綜複雜,深不見底。”
“朝堂為中央集權之地,管理天下,每一道旨意,都無比沉重。”
“就好比年年各地都會進貢美食於陛下,倘若陛下喜歡某一種果類,看似是一件小事,但朝堂官員為了孝敬陛下,必然會下令當地,種植此等果類。”
“並且因是貢品,層層選拔,可能進貢而來不過是一百來顆,但每一顆極有可能是從數萬枚果中挑選而出。”
“如此,朝廷想要辦事,就決不可大刀闊斧,必須如同烹飪小鮮,須徐徐展開,講究的便是溫水之道,潛移默化之下,慢慢更改,用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的時間徹底完善。”
“這樣一來,才不會引來反噬,亦或者是說即便是引來反噬,也可雖是調控。”
顧錦年出聲。
他說的意思其實就是聖人之言,也是儒家經典之說。
當一個國家無比龐大的時候,就絕對不能亂來,不動反而比動更好,不管任何事情,都必須要提前十年鋪墊。
一點一點去折騰,絕對不能說我想到了什麼,立刻就去做。
千人千面,你想到的固然好,但那是因為站在你的角度去考慮,這是好事。
就好像大夏王朝太祖年間推行的寶鈔一般。
以紙幣代替銅錢貿易,減低鑄幣成本不說,還能便於流通,對於經濟來說是一件好事,對國家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可有沒有考慮百姓的想法?有沒有考慮貨幣貶值的問題?有沒有考慮他國搞事的問題?
可能考慮過,但總會用一種‘應該’‘可能’‘或許’這種思想去弱化,畢竟主意想出來,你覺得不錯,就會有第一印象,會自己說服自己。
然而當真正推行之後,結果是什麼?
差點鬧出大事。
最終推行三年半,不但沒有使得國家經濟發展起來,反而倒退了幾年,還惹來一身騷,這虧不虧?
不能急。
要慢。
而且一定要一丁點一丁點的去做,因為朝廷一個小小的決定,實行過後對各村各縣各府來說,就是天大的事情。
“你的意思是說。”
“朕設立東廠,有些過急了?”
永盛大帝開口,面色平靜問道。
“回陛下,有點。”
顧錦年略顯委婉。
因為的確急了啊,這邊可能馬上要打仗了,國運剛剛增加,再加上這幫臣子還都是當年的從龍之臣。
你這麼著急,人家不翻臉才怪。
最起碼你等著批人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