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入席(第1/2 頁)
“小陳不是本地人吧,老家是哪裡的呀?”張偉民語氣和藹的問陳安邦道。
這好像是中國人的一個習慣,尤其是像這種長輩問話的場合,一般上來就問你是哪裡人?這個和平時打招呼問“你吃了嗎?”有異曲同工之妙。
如果這個地方他去過或是瞭解,那長輩還會就此地再發表一些意見。
“叔叔你好,我老家是徽京省的。”陳安邦向張偉民介紹道,徽省地處華東地區,與濱城所在的東北地區相距較遠。
“哦,徽京省啊,那裡我去過,以前跟隨部隊拉練的時候去過那邊,那邊的戲好聽,鴨子也燒得不錯。”張偉民語帶感慨的說道:“那都是快三十年前的事情了,這人一轉眼就老了,快退休嘍!”
“哪裡?就您現在這精神狀態,說您四十出頭都有人信!”陳安邦笑著說道:“我們那邊就是黃梅戲的發源地,而且也是進京的四大徽班的起家之所,所以我老家的小鎮也有京黃故里之稱。”
“哦,那還真是了不起一個小鎮竟然走出了華夏的兩大劇種,可見當地的文藝之風是何等的興盛?這麼說你創作那些歌曲也是有一些說頭的,畢竟是在有藝術薰陶的鄉村待過的。”張偉民饒有興趣的說道。
“我哪有什麼藝術細胞啊,只不過在村裡待的久了,黃梅戲什麼的也聽過一些。”陳安邦謙虛的說道。
“家裡有幾口人呢?都有哪些人在?”張偉民喝了口水,然後從抽屜裡拿出一盒煙,是南洋兄弟的紅雙喜香菸,在桌角磕了一下,從中抽出一支遞給陳安邦,陳安邦笑著婉拒了。
張偉民也不強求,自己叼嘴上然後划著火柴點著了,然後甩著手把快熄滅的火柴放到菸灰缸裡,隨手又從杯子裡倒了一點水進去。
“家裡就父母二人,上面還有一個姐姐已經嫁人了。”陳安邦如實說道。
“小陳你這個年紀在農村裡有的孩子都滿地跑了吧。”張偉民意味深長的說道。
二十四歲這個年紀,在後世看來可能不算太大,畢竟讀個大學出來也得20來歲了,但是在這個時代,農村裡面有十七八歲就已經結婚養孩子的了。
“是的,我同學有的孩子都快上學了。”陳安邦笑著說道:“我們家成分不好,我爺爺是國民黨員,是教書先生,家裡一直就拉著饑荒,直到包產到戶才有所好轉,然後我好不容易跟人學了個手藝,但是農村裡的活計都被那些老工人佔據了,所以我就出來闖蕩看看,這一闖就闖到了現在。”
聽到陳安邦的一席話,張偉民點了點頭說道:“都不容易呀,也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也幸虧你出來闖蕩了,要不然擱農村老家,現在還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種地呢。”
對於張偉民話裡說的陳安邦深以為然,農村裡看起來什麼工種都有,但是其實他們這些工種都是兼職,他們的主業其實就是農民,只不過在農閒的時候做一些手藝活。
“對於你和曉敏合作的公司,我們沒有什麼意見,年輕人的事情年輕人處理就好,只是有一點你要記住!”張偉民有些嚴肅的說道。
“叔叔您請說!”陳安邦一聽就知道剛才的閒話已經聊得差不多了,現在該進入正題了。
“前期公司只保持現在的規模,不要盲目擴大,等你和曉敏參加服裝節的演出之後,有了知名度以後,你們再把事業做大不遲。”張偉民一字一句的說道。
果然薑還是老的辣,張偉民這些話雖然沒有明說,但是他從一些細節上判斷出了陳安邦這個公司的利潤有多大。
在這個時期,一個背景普通的外地人,想把生意做大是很難的,可以說是事倍功半,當然如果有明星光環的加持的話,那麼做起事來就是事半功倍,就是相差這麼多。
現在的陳安邦如果把生意做大,就會